吴凯的第一次行动,是在某个台风天之后的清晨开始的。因为台风工厂停工,无所事事的吴凯和几个和他一样无所事事的同事,借着酒劲在一个同事的家里大骂资本家吃人不吐骨头的时候。

    有人就提议说,既然在座的几乎集齐了公司全部的精英,为什么还要被老板压榨,不如哥几个一起合作,搞点大事情。在座数人互相对视一眼,然后相视一笑。就这样,几个在公司郁郁不得志的“精英”们擦出来的火星,成功的点燃了吴凯心中熊熊燃烧的斗志。

    第二天脚一踏进公司大门便向老板提出了离职,在吴凯他们这个从酒桌上临时拼凑起来的这个团队里面,有吴凯这样的拥有十几年经验的老师傅。有来自江西有着二十几年模具行业从业经验,十几年销售经验的江博。还有吃得苦,覇得蛮,耐得烦的长沙满哥汤勇豪,一个曾经在数个大厂里面做到过产品开发经理的研发人员。

    而且汤勇豪的妻子正好财务出身,可以顺便帮忙解决他们的财务工作。随着酒精作用的加剧,这个团队的阵容也在不断的扩大,直到最后收笼了原来公司将近一半的人后,这个创业的团队才终于凑齐整。

    在他们看来,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那个万恶的资本家才有资格香车美女,燕参翅肚,挥金如土的。哪怕他们不能把公司发展到老板现在的规模,有一半也足够他们生存和发展下去了。吴凯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团队提供的信念支撑才敢大胆的离职,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创业这条道路。

    当吴凯戴着一副大大的蛤蟆镜,从他们公司刚刚买的卡罗拉上推门下来,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差点没把我的眼睛亮瞎。他的打扮已经向我说明了,他的第一次创业已经稳步起飞了,而随后吴凯的话也恰恰印证了我的猜测。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面,公司凭借着江博从原来公司老客户群里面过滤出来的高利润订单和一开始几个的精诚合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看到财务——汤勇豪老婆,给出的财务报表上面利润后,大家一致认为,是时候买台车了。于是便有了吴凯这家伙,刚刚风骚的出场秀。

    如果故事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话,自然最后是谐大欢喜的结局。可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在肉眼可见的利益面前,人性终究是会露出它狰狞的一面的。公司渐渐平稳下来了之后,几个股东商议决定让汤勇豪的老婆岑芯正式的加入到公司来掌管财务大权。

    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大家喜闻乐见,毕竟公司的财务工作一开始就是由岑芯在管理。而且随着公司订单的稳步增加,和源源不断产生的利润,公司也不可能没有一个正式的财务了。

    可是到真正执行的时候却是异变陡生,岑芯入职的条件就是调整公司的股权结构。因为在财务出生的她看来,虽然现在公司发展看似顺风顺水,也有着不错的投资回报。但是他们这种如同儿戏的平钧股权里隐藏着的巨大风险,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会把这个团队炸得四分五裂。

    其实吴凯他们几个也都看出了团队的问题,可是当时正是公司高速发展的时候。看着像雪片一样涌入的订单和不断增加的利润,谁还会在意公司存在的这点问题。一开始的时候,公司规模小,并且都是曾经的老同事,遇到任何问题当然沟通,效率高决策快执行稳。可是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不断增加,这种沟通明显就不凑效了。

    权责不清导致沟通成本巨大,一个问题需要找几个人来回协调沟通,效率自然大打折扣。而且很有可能一件事情沟通了很久之后都已经忘了问题本身,变成了去解决沟通渠道的问题了。这个被大家忽略掉的问题,一次次的导致重大的失误,也成了团队的一块心病。

    吴凯能看到,其他人自然也能看到,我想汤勇豪应该没少跟岑芯讲公司的这些事情。所以作为财务出身的岑芯才会在大家让他加入公司的第一时间要求调整股权,她是希望通过调整股权来解决决策权的问题。

    因为在财务的世界里,数字大于天,一个拥有绝控股权的股东,就拥有了绝对的决策权。所有的决策最终都汇聚到他那里,自然决策也就有了统一的口径和唯一的出处了。这样既可以解决公司管理混乱的问题,也可以大大的降沟通的成本,不可谓不是一个很精彩的解决方案。

    岑芯财务思维给出的解决方案,虽然有点极端,但是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只是岑芯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股权并不是真正权力,绝对控股权也不是绝对的决策权。股权可以用增加投资的方式获得,但是权力对应的却是能力,是责任和担当,是凝聚力,是向心力。

    对于他们这个几乎掏空了前公司一半人力资源的团队而言,更是如此。如果办法居中调节和化解彼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凝聚大家的力量,同时兼顾到大家的利益。不能承担起引领和维持稳定的责任,那么这个绝对控制公司的股权对公司而言就是一个绝对的灾难。

    这是在我听到吴凯沮丧的把整个事情,一五一十的跟我讲完时,给他作的总结。当然马后炮是肯定的,毕竟没有经历过这些,我们无法想象当时的吴凯他们正在经历什么。

    虽然最终没能大家意见统一,但是毕竟问题是真实存在,大家也都亲身经历着。并且也确实没有人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只能少数服从多数,听取了岑芯的意见,选择用钱来解决问题。最终汤勇豪和岑芯夫妻凭借着多年积攒下来的资本,成功的拿到了公司一半的股权,大权独揽。

    而吴凯这个几乎没有什么积蓄的家伙,自然就成了股份最少的那个了,虽然股份减少了。但是看到公司的问题有了解决的方案,吴凯也是乐见其成了,毕竟对于他而言,公司的成功的意义远大于个自己挣到多少钱。从他们变更股权过程中大家都纷纷增加投资,甚至不惜为止举债也要增加自己的股份就不难看出,大概也只有吴凯这家伙会这样想了吧。

    经历了这样一次股权风波,吴勇豪和岑芯这对夫妻档正式接过公司的管理大权,开始了一**刀阔斧的改革。先是从新梳理了公司的管理流程,划清各自的权责,让大家可以各司其职。缩短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沟通和审批,改变过去那种什么事情都需要大家一起商量的决策方式。

    然后是严格的控制公司的成本,制定出严格的成本预算,避免以前那种野蛮生长时的不计成本的生产模式。理所当然的,各种公司的规章制度也都应运而生。

    这一切的改变吴凯都看在眼里,乐在了心里,在他看来,公司真正有了公司应该有的样子。仿佛有了这些,离他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价值又变得更近了一步,可是他大概没有听说过,任何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这句话。

    虽然公司有了公司应该有的样子,同样的他们的团队也就失去了曾经的那种凝聚力。当初他们正是因为不想替资本家卖命才选择集体出走,甚至不惜为此带走了老板半个团队。

    而如今,汤勇豪和岑芯又何尝不是新的资本家呢,虽然他有几个股东都在公司拥有了股权,但是当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谁还会愿意秉持初心呢,还又还能把公司的发展放到个人利益之前呢?

    最先出现问题的是江博,这个老于事故的江西人,在吴勇豪和岑芯接掌公司大权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都来自于他。在他看来,正是因为自己积攒多年的人脉资源让公司有了源源不断的订单,也是因为他的过滤,才让公司的利润一直有着最大的保障。

    可惜,因为老婆全职在家带孩子,自己的家底没有汤勇豪夫妻丰厚。又因为岑芯坚持要绝对控股,他既无法跟汤氏夫妇抗衡,又得照顾其他几个股东的利益,只能拿出大部分积蓄才堪堪保住了原来的股权。

    我不知道他经历了怎样的一样心路历程,总之据吴凯描述,自从江勇豪夫妇掌管公司之后,公司的订单明显下划严重,而且工艺越来越复杂,利润却越来越低。江勇豪这个技术出身的汉子,使尽浑身解数去开发新客户,维护老客户,却始终收效甚微。

    眼看着公司的效益越来越差,他除了在生产环节上苛责吴凯负责的生产部门似乎也没有什么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岑芯这个资深财务,此时也好像明白她似乎犯了某些错误,主动提出增加江博的销售提成,保障他的个人利益。可惜,有些嫌隙一旦产生了,就再难以弥合了。

    随着产品工艺的愈发复杂和利润的不断下滑,整个公司弥漫着一股奇怪的气息。最初从原来公司带过来的“老人”们也因为当初承诺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渐渐的退缩,最终都选择了离开。

    看着曾经一起奋斗的兄弟们一个个的离开,散伙饭吃了一顿接一顿的,吴凯的心情越来越沉重。他看出了江博和汤氏夫妻之间的矛盾,主动担当和事佬,希望能够化解这个矛盾,让公司重回正轨。

    可惜,酒喝了不少,谈心也谈了无数次,江博的心却再也无法回到公司来了。最终在前同事开出的高薪和大比例股份的诱惑下,江博也选择了离开。

    江博离开之前,单独约了吴凯一次,是来向他道歉的,酒过三巡真情流露的时候他对吴凯说。

    “兄弟,这个团队里面,我唯一对不起的人就是你,我看得出来,只有你是真想把这个事情做成的。只是你要知道,哥哥我他妈不甘心啊,凭什么啊。我一个人手里拿着公司几乎全部的订单,刚开始大家兄弟一起做事,我把我的资源拿出来没问题。可是他姓汤的两口子一上来就把哥几个的股份稀释了一大半,我特么把家里的钱全拿出来了才保住我那些股权。还有他那个媳妇,我都不想说她。我为了拿订单跟客户喝酒喝到住院,结果拿个单子给她报销,她这里不是,那里不是的。她以为她是谁啊,真把自己当成老板娘了。有本事自己去找客户啊,自己去签订单啊,你以为我那些单子都是哪里来的啊?都特么是哥哥我拿命换回来的。姓汤的不是自己也去找客户了吗?他真以为他自己的设计很牛逼啊,随便画个图就能把客户签回来了,你看他签回来了几个单子?”

    看着眼前唾沫横飞的江博,吴凯的心里阵阵酸楚,他想不明白,当然决定创业的时候,大家一起定下的目标呢?说好的有钱大家一起赚,齐心协力把公司做好的,为什么公司明明变好了,人心却变了呢?

    吴凯想不明白,汤勇豪自然也没想明白。在江博离开之后的几个月了公司几乎面临停产的局面,江博只能更加努力的去外面找客户,把曾经那些老客户的电话都打了一遍,却也没能为公司找回多少订单。

    作为始作俑者的岑芯却似乎想明白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吴凯说,她曾经在给公司所有员工开会的时候主动承认错误。是她自己过分执著于公司的规范和流程,打破了公司原来的权力平衡,才最终导致了江博的离开。

    她也和吴凯汤勇豪一样犯了同一个错误,她也单纯的认为从当初几个人决定合作创业开始,他们便是一个完整的利益共同体了。所以在他们看来明显是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的一系列操作是应该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结果,谁曾想,她的这一系列的举措动到了江博手里的蛋糕,最终导致了江博的离去。

    我能理解岑芯他们几个的想法,也能认同江博的选择,或许大家都没有错,只是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吧。

    吴凯他们几个,很明显的还停留在乡土情节之上,几千年来大家都是以家庭或是集体生活的。整个家庭集体劳动,甚至有时候家庭还不得不为社会集体贡献一些力量,比如服兵役或是出工出力去做一些集体劳动。

    这也就养成了大家一个非常牢固的集体思维,所以当进到城里进入企业工作的时候,也会有这样一个误解,认为企业像曾经大家生活的家庭一样。只要是为了大家好的,就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在看到公司出现的各种弊端的时候他们也用了家长式的思考模式,认为只要有一个家长出来给大家做决定就可以解决各种问题。

    殊不知这种根深蒂固的思考模式无法移植到企业管理中来,尤其是当时他们面对的还是那么特殊的一个企业。当初能组建起这样一个团队,正是因为大家都希望能有自己一定的话语权,而不是单纯的靠着劳动去换取微薄的薪水。

    所以才会一呼百应的走到了一起,而且他们的股东都是由老同事组成的,大家彼此知根知底会在不自然间形成一个稳定的平衡。岑芯的方案虽然解决了公司管理混乱的和权责不清晰的问题,同样也打破了这种平衡。

    而江博的选择则是完完全全企业的思考方式,企业的存在方式并不是一间厂房,一张执照或者一个老板。而是大家共同的想象,大家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尤其是股东对企业价值的认同,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而像他们这样的一个企业,没有核心的产品,更没有壁垒可言。所以他们的核心价值就是为客户提供简单的产品附加,而江博则是他们和客户之间最重要的链接,甚至是唯一的链接,也是企业得以存续发展的核心资源。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江博才会有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照顾的时候有如此大的反应。在他看来,当初大家选择一起创业,是因为彼此有了共同的利益。但是岑芯和汤勇豪接管公司这个行为却把这个利益共同体打破了,而作为拥有核心价值的他,自然就心生嫌隙,并最终选择了离开。

    看着公司每况愈下的经营善自知做错事情的岑芯也是拼了命的一边帮助丈夫一起去找客户、找订单。一边不停的催促着hr去外面招聘销售,还得不断的安抚公司员工的情绪。在那段时间里,吴凯看着岑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和憔悴,却也爱莫能助。

    虽然他也在这个行业里面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也想凭借着跟客户那点少得可怜的交情能为公司的存续做一点贡献。可是,所有的生意都是各种利益交织盘根错节的网,他那点约等于无的交情又怎么能撼动这张紧紧缠绕的利益网呢?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谁动了我的幸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李岚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十二章:第一次创业,谁动了我的幸福,十月阅读并收藏谁动了我的幸福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