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浪属于能力很平均的人就是那种什么都能干什么也不是特别出色的人。他只有一项能力值高--对我的忠心。他是我从欧洲捡回来的苦孩子是以对我很忠叫他做什么便做什么最是受教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叫他做上义和新军的第一把交椅。

    a和海儿虽然能力出众但她们毕竟是女人倒不是我歧视女人什么地而是因为现在的中国人歧视女人我若让她们主将而且是俩外国女人恐怕说不过去。只好委屈她们当教官。其实新军成立之初教官的工作能力是重中之重交给别人我也不大放心。她俩是主教官抽出一些精干的军官头目甚至广东十虎轮流在美女手下听教受训以期新军能够尽快适应火枪时代的变化迅抛弃冷兵器一杆火枪响彻沙场。主教官带出小教官小教官每天现学现卖再将学到的火枪队理论教给分属各部。我希望年半之期一只熟练的火枪队能够训练成军实力达到参战部队的水平。

    我的亲卫队也不只是天天保卫我的工作。他们仍然被我要求参与日常军队训练、军官培训闲暇时我也会有意无意给他们洗脑。我的意思他们实际上是一个近卫军官团在我身边当一阵子心腹后都要外方出去独当一面做一方大员的。是以能够选拔进亲卫队的都是军官中的精锐未来当大将的好胚子。虎冠道人邓子龙便是我培养的重点。

    金牙多疑。后来有好事者如此诋毁我。

    我们的义和新军训练完全抛弃了冷兵器时代的作风。当初在浙江参观戚家军时我就不赞同戚虎的做法一支小部队就要装备长盾牌、藤牌、标枪、腰刀、狼筅、长枪、短刀等诸多制式武器繁杂且不一定实用当时心里就有疑问这种如戏班子一样的军队或许在水道密布、地形移动不便的东南地区有市场因为他们长短结合防御性好一些。但长途拉练后、用于奔袭呢?他们还能不能保持度和强击力?负荷的后勤压力怎么解决?适于江南是否放之于草原、山地、江海、雪域皆准呢?

    答案是否定的。用不了一百年后世的满清骑兵就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当时俞龙戚虎虽去但他们的作战思想仍在正、偏厢车组城火枪兵兵器组合的军阵(类似戚家军模式)居中御之。最后的结果呢却是快捷猛烈的骑兵队伍来去如风轻易地击垮大明号称拥有强大火力的军队。

    于是世人得出火枪火炮不敌骑兵实用的结论。同时期的西方军事作战思想也在为骑兵和火枪的优劣激烈争论同样是冷兵器时代根深蒂固的传统占了上风骑兵仍是宠儿火枪兵只能夹杂在长矛兵的方阵里苟延残喘。

    戚继光无辜。以当时大明朝廷能够给他的财力支持也只能组建一支冷热兵器搭配的草台班子虽然有点不伦不类管用就行能够在东南沿海大杀特杀小倭寇这个戚家军的“鸳鸯阵”就ok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

    16、17世纪的火枪队更无辜。并非火枪火炮对抗不了铁骑和马刀否则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时的火枪火炮质量太次了炸镗、射低精度不佳、火力弱……作战理论也不成熟用火枪队对抗运用已经过千百年的骑兵队就如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要和大人打架一样姿态可笑且一定会哇哇大哭。

    那么我为什么坚持走纯火枪火炮队的路线呢?

    比之戚虎我所依仗的就是现在兵工厂已完成的达到百分八十研制进度的新式火枪和火炮技术这些稍微现代化一点的热兵器一旦问世要比现在的火绳枪和前装小炮威力大得多。掌握训练得法的新军我完全有信心击溃当面之敌无论他们是重步兵还是游骑兵。

    我现在对兵工专家要求的新式枪的定义便是:燧的(抗风雨)直线膛的(射击精度提高)定装枪弹的(装填方便射稳定)有闭锁螺栓(解决枪尾闭气问题)单兵扳机肩射的新式枪械。其实我们枪械理论的技术储备相当深厚克里斯汀娜甚至提出了后装枪的研制计划但被我否决了。

    技术上可行不代表无需考虑其他因素。研制成功所需时间、糜费金银、单兵装备的制造成本……都要考虑进去。如果开一支比现在的火绳枪先进一些的前装燧枪需时半年、经费3oo万、单枪成本1o两银子和开后装枪需时三年、经费1ooo万、单枪成本非要等后装枪问世才装备我的新军的话不说倭寇会不会打到家门口便是当地的流民土匪也将我灭了!

    我是现代过来的人生平最佩服的战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战胜德军的经典。论单兵素质、武器装备的质量、甚至天才将领苏军都不如德军t式坦克轰不过虎坦克德军的制式枪炮车辆先进程度在当时都属一流v形火箭潜艇都用于实战论将领更有希特勒隆美儿等不世出的将帅之才为什么会输?

    输在国力输在规模化生产输在数量输在苏联正确的采用以简就繁的战略装备理念输在武器的性价比上面。用一堆性能不算太差物美价廉的t坦克攻击几辆价格昂贵到不能损失程度的“虎”哪个划算?五十辆t坦克采用群狼战术一拥而上将一瞬间的战术效果放至最大可能击毁五辆虎式坦克自己将损失三十辆但虎式再厉害没了就是没了t坦克却仍然保存了二十辆完好的战力从废坦克堆里扒拉扒拉说不定还能修复几辆这二十多辆仍可去攻击下一个目标。

    所以我说我的义和新军不走完美路线!要走短平快的实用路线!要求标准化、规模化、适度先进化、追求整体战斗效果。天才将领是军魂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如果没有不必气馁大量培养中高素质的军官团体也是一个好办法。历史上三国时期的魏注意挖掘培养大量的中坚人才反观蜀国前期有那么牛b的五虎上将后期诸葛亮又挖出天才姜维却并不重视中坚力量的培养以至后期廖化当先锋。结局呢?魏胜吴灭。

    标准化的装备必然要求标准化的操练。而这正是我对阿sa和海儿教官所冀望的。

    义和新军将来必定要装备统一的新式枪支否则新体制就无法运转。这种标准化的短期效果是大大减少了军事费用。一旦战场上只需要一种口径的滑膛枪弹丸供应就不会出现紧张情况。而且既然每一个士兵可以按标准化操练的精确动作进行训练增援任何减员的单位就几乎变得与补充滑膛枪弹丸一样简单。总之士兵就和他们的武器一样成了一架巨大的军事机器上可以任意更换的零件。显而易见管理这样的军队比以前更加容易而且比以前更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前在非洲廷巴克图基地海儿就已经在军队中推行条令。根据条令军队进行了系统划一的战斗训练加强了纪律性。这是海儿操练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最重要的革新。她迫使士兵们练习火绳枪的装弹和射击动作;练习在前进中和战斗时的持枪位置。这种训练并非前所未有的。军队总需要训练新兵但是以前的教官们认为一旦人人都学会了使用武器任务也就完成了。这种想法不无道理。海儿和前人不同之处在于她的做法要系统得多。她将火绳枪的相当复杂的装弹和射击动作分解为42个单一的连续动作给每个动作定出名称和令词。由于士兵们动作的时间相同节奏一致每个人都能做好同时射的准备。这样齐射既容易又自然对敌人的队伍造成一种冲击力。更重要的是士兵们装填和射的度更快而且忽略任何重要步骤的可能性也小得多。结果枪比以往任何时候效率都高。因此海儿相应地可以增加部队火枪的数量。

    标准化操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部队正规化。训练士兵步伐整齐就可以使整个单位的士兵按照规定的方式前进、后退、向左、向右将纵队变成横队再由横队变成纵队。海儿教官的操练中最重要的动作是反方向行进。一排火绳枪手或滑膛枪手在射完毕后从站在他们后面的两列士兵中间走过去到队列后重装子弹。同时下一排枪手重新装好枪弹其他各排也都射完毕并后退就位时第一排枪手就能够毫无障碍或毫不耽搁地开始第二次齐射。这样一个训练有素的单位就能像演出动作经过精心设计的军事芭蕾舞连续快地进行一连串的齐射使敌人还来不及从第一次齐射火力中清醒过来另一次齐射就又命中了目标。这里的窍门在于选择时机同时也在于阻止士兵们在背向敌人以走到队列后重新装弹时逃离战场。反复进行训练使每一个动作都达到半自动化的程度就能把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大批军官和军士对士兵的严格监督也是使反方向行进实际可行的必要措施。凡火枪队基本都具备这种“二连击”的技能乃至“三连击”“五连击”至于传说中的“九连击”就是在短时间譬如一分钟内火力重叠九次那就要寄希望于我们的新式火枪的性能了。

    海儿根据我送她的《枪炮操典》一书进行军事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提高炮兵的机动性和加强其突击力量组建了畜力拉动的轮式火炮制式的轻炮兵兵种。另外精减整编部队使各战斗单位更适合于机动战。她仿照西方6军的支队形式将军队划分成比往常更小的战术单位。1个营为55o人营再划分为连和排(其实是出于我对现代军队三三制单位的回忆。送给海儿的《枪炮操典》其实经过我的修改是古老悠久的欧洲传统战术与现代战争回忆录的结合体)。划分成这样的小单位操练起来很方便一个人的口令就可以控制所有士兵的动作。在这种小单位里也能够建立起从指挥官到刚入伍的新兵的个人联系。它们在战场上可以灵活地活动既能独立行动又互相配合因为一系列明确的命令从指挥整个战役的将军可以一直传到带领每一个排的每一行士兵的军士。指挥系统中的各级指挥官都执行上级的命令将命令传达到下级官兵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具体说明。这一改革预示着现代营的出现。

    这样军队就成了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互通声气的有机体因而能对意外的情况作出灵敏的、比较明智的反应。每一个动作在准确性和度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各营在战场上的运动乃至士兵在射击和行进时的单个动作都可以予以控制也可以预期这是以前未能很好做到的。一个训练有素的作战单位每个动作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就能够增加战斗中每分钟射向敌人的子弹数量。单个步兵的灵巧身手和坚定意志已经几乎不起作用;个人的勇敢和胆量在不可更动的例行常规面前也几乎完全消失。戎马生涯呈现出新的面貌军队的日常生活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金牙式训练的部队在战役中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人们以后认识到新军这一点后甚至在最保守的大明绅士和老将中间昔日非正规的英雄式的军事活动方式也逐渐消亡了。

    战斗中的高效率固然重要但是其重要性尚不及训练精良的部队在守卫城池和围城时所表现出来的比以前更高的效率。说到底士兵的全部时间几乎都是在准备和敌人对抗中度过的。对于过去的军队来说如何使军队在等待时不变得烦躁不安和难以管教始终是一个难题。在越野行军中这个难题能够迎刃而解但是当一支军队在一个地方安营扎寨连续几天或几个月无所事事就很可能士气低落纪律涣散。一天几个小时的操练很容易组织效果明显又很容易实施。因而守卫部队的纪律就容易维持。

    古代中国的军队也曾利用这种本能把他们的军民结合在一起。我们其实是回顾了中**队传统重视战法和训练的做法更改他们的操练方式以适应新的时代其实是将近代欧洲的军队管理方法接上古老而久经考验的中**队传统。

    训练严格的军队通常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所处的社会相隔绝从乡村直接招募来的新兵只需很短的的心理适应过程即可融入连、排等人为的基层社团。尽管操练看起来似乎单调而重复却把往往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各种人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的集体甚至在生命显然处于危难的紧张时刻也能服从命令。

    所以新的操练方法使军事单位成了一种专门化的集体其中新颖的、标准化的、面对面的关系有效地取代了传统的社会组合方式。因此训练精良的排和连组成的人为社团十分迅地取代了往常那种按武功和地位形成的等级。

    另有一项重大的建议由我提出得以实施演练主要是用来工事防御特别是对付机动性非常高的骑兵。这就是后来明军争相效仿的铁铲防御。在西方十六世纪以前欧洲军队并不重视挖土筑墙。在墙后躲避危险或打洞藏身意味着怯懦。即使对中**队而言也通常依靠从附近征募的劳工来完成大部分他们认为必要的掘土挖壕工作。我却提出随军携带的铁铲比刀剑或鸟嘴枪更有威力。围城军队有计划地挖壕筑墙保卫外围防线这样做可以防御敌军的解围援兵进袭同时又不放松围城。新军在日常训练中强调多次军队必须遵循这一方式围城受到守城敌军的火力杀伤就比较少。同时坚持掘进日益接近守敌的壕沟和城墙直到可以起最后冲击。这样围城变成了一项工程挥铲挖土成了围城士兵的日常工作。在西洋已经流行的堡垒战中我曾经命令海盗王红胡子在阿尔及耳防线最先采用近敌壕与对向壕、坑道与反坑道使得这道防线几乎成了不破的神话。不过最后还是破了被另一海盗王海雷丁从内部攻破非战之罪也!现在西方世界的军事工程学正在掀起热潮但使我惊奇赞叹的是我中华名将历代辈出兵学理论浩浩大观都提到工事在攻守之间的重要性所缺的只是一把短小方便的工兵铲。让兵工厂大量铸造便是。这种沉重的劳动有一种附带的效果即几乎扫除了官兵的懒散习气和放荡行为。

    (别人看世界杯的时间我在为书友码字。另外有人说我这书没救了快开新书吧对我打击很大……我还是想坚持写全本。虽然已经在准备新书。) <a href="" target="_blank"></a>

章节目录

金牙海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牙牙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百九十三章 军制-风,金牙海盗,十月阅读并收藏金牙海盗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