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仙子做足了气派,托着手牵起那人。

    “实不相瞒,小老儿是乡里卖货郎,做的是走乡窜巷的活计,风里来雨里去的。时间一长,倒撂下了这个病根,中西看了遍,也不中用。”那老头一脸苦相。

    那天仙子背着手,反手一翻,捏出三支银针,冷不防地扎在了那老头的两肩上。

    “一去还魂阴气散,二去阳神点灵堂,三去心净百病消!”那天仙子念叨着,三针下去,那老头颤栗一下,然后甩甩胳膊,脸色畅然。

    “祝由十三科!”二爷嘀咕道。

    “什么是祝由十三科?”我问。

    中国传统里的基础计数单位最大就是到十二,是地支数。然后其他数的都是从基础数上翻倍得来的。

    所以“十三”总是和鬼神挂钩在一起,就好像咱鬼门的十三针。

    大家知道,医学治疗有分很多科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之类的,这样一直排下去,一共有十二种,都是普通的治疗手段和治疗项目。

    到第十三个就是祝由科,这一科能治各种大病小病、疑难杂症,象什么止嗝啊,止血啊,鱼刺卡喉啊,腰腿疼痛,半身不遂,精神病,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治疗方式以符咒为主,有时会稍微用一些简单的草药作为辅助。

    《黄帝内经》有云:轩辕氏秘制符章,以治男女大小诸般疾病,凡医药铖灸所不及者;以此佐治无不投之立效,并能驱邪缚魅,有疾病者对天祝告其由,故名曰祝由科。

    但二爷说了,祝由科禁忌甚多,比如入门立即发毒誓,此生无后。

    “他这一手,是祝由科里面的肩三针。”二爷解释道。

    肩三针,是指分布在肩关节周围的肩髃、肩前、肩后三个穴位的合称。

    这卖货老头常年重货压肩,经脉不畅,血气不通,这肩三针下去,刚好疏通活络。

    “二爷,那他是真神还是假鬼?”我好奇地问。

    二爷摇摇头:“难说。”

    “咱们走。”二爷转而说道。

    我拿着那张幌子,看着被围了水泄不通的药摊,咱们本来是要引那郭俊出来的,不想半路杀出了个天仙子,搅了局。

    “放心吧,渔网有人撒,总会有大鱼上钩的,现在,咱们需要的是耐心等待。”二爷说道。

    于是我举着幌子,搭着褡裢,和二爷消失在了喧闹的人群中。

    等到夕阳歪在挂钟岭上,家家户户都升起炊烟,这小老头才从浓浓的睡意中豁开老眸子。

    他伸个懒腰,打个哈欠,向我招手:“小七,鱼差不多已经上钩了。”

    我跟二爷回到了药摊,一下午的功夫,那天仙子已经赚了个钵满盆盈,此时正在收摊。

    二爷也不急着上前,等着他收拾好了拐进村子口,咱们灰溜溜地跟了上去。

    山村小道左拐右转的,那天仙子专挑一些偏僻的路径走,走到半道的时候却又忽然停了下来。

    “明人不做暗事,都到这份上了,出来一见吧。”那天仙子冷笑一声。

    我吃了一惊,以为咱行踪败露了,哪成想二爷拦住了我。只瞧见一个黑乎乎的人影从树林里挪了出来。

    那人身子僵硬,全身包得严严实实的。

    “你终于肯出来了。”那天仙子绽开笑意。

    那黑衣人颤颤地摘下帽子,这一露脸,着实唬了我一跳。

    那个人的半张脸已经烂了,血丝横七竖八的,半拉子的牙齿露了出来,鼻尖被剜去了一半,脖梗子青绿色,像是蛇皮一样。

    如果我猜得不错,这人应该就是中了尸毒的郭俊,想不到已经发作到这种地步。

    “求老仙救我!”那郭俊扯着嗓音,声音有如破碎的瓷罐嗞溜溜的。

    “我要不摆下这出请君入瓮,你小子还不肯冒头是吧?”天仙子讽刺道。

    我心里一沉,原来天仙子的目的和咱们一样,都是为了引那郭俊出来。

    “你这尸毒已经走入五脏六腑,若不急救,恐怕明天鸡打鸣前,你就成了具干尸了。”天仙子观望两眼道。

    郭俊颤栗着,乌黑的双手不断地在地上抓出一道道的抓痕。

    “我要的东西,你可弄到手了?”天仙子问道。

    此话一出,那郭俊立马伏倒在地,连磕几个响头:“求大仙饶恕,古墓机关重重,我才进去几步,就中了尸毒。”

    但是那天仙子也不答话,眸子紧眯,老脸一抖落,说道:“两位既然来了,就请现身一叙吧。”

    于是二爷拉着我现身,摇头一笑:“大仙不愧是大仙,小老儿逃不过您的法眼。”

    “老先生言重了,单凭你食指上的老茧,可知你该是个走方郎,而且还不是个普通的走访郎。”天仙子说道。

    他说的没错,二爷因常年套着虎撑,食指勒出一圈老茧,而且咱们不单是走方郎,更是那驱邪治鬼的路挡子。

    “您也不普通,祝由十三,凶神难当。不过。”二爷话锋一转,说道:“若不如救治沉疴,广修善缘,亏负了这祝由轩辕上术!”

    天仙子怔怔一笑:“先生何出此言?”

    “北方有句俗语:戏法变得再好,也瞒不住敲锣的,内行看门道,你该把我当成那个敲锣的?”二爷悻然一笑。

    “二爷,你的意思是他那些招数都是忽悠人的?”我疑惑道。

    “差不离了。”二爷答道。

    原来,在村民眼中活神仙一般的存在,其实是个变戏法的。什么雨中蜡烛,不惧热汤,都是障眼法。

    那雨中蜡烛其实很简单,一般蜡烛,禁不得风,见不得雨,雨夜行走极其不方便。但有一古法,能够使蜡烛顶风冒雨不灭。

    用丹矾八钱,樟胭五钱,焰硝五分,溶解后制成蜡烛,再加入少许樟脑。就能让蜡烛在夜里,风雨无阻。

    “那王姨婆家不惧热汤是咋回事儿?”我问。

    “是干冰。”二爷说道。

    干冰,也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这玩意儿入水之后能够迅速吸收热量,怕是天仙子喝水的时候动了手脚。

    “不过,治疗冰口那一手,想必也是祝由十三科内存的秘法吧?”二爷反问道。

    “不错。”天仙子露出一脸惊叹,显然,即使二爷只有一只眼睛,但还是观察得细致入微。

    “我也可以实话告诉你,今天那个卖货郎是个辫子。”天仙子说道。

    “辫子”,其实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儿”,一些商家为了盈利伪造的活广告,而走访郎中,有时候为了显露自己是医林高手,难免会出钱请一些看似有病的“辫子”来配合演戏。

    “难怪你是个半吊子。”二爷轻叹道。

    我记得二爷说过,凡是跟鬼神打交道的一类人,注定要抛弃一些东西,尤其是这些身外物,来多少,去多少,三更富,五更穷,若是强求,那你的本事儿自然也就打水漂儿了。

    何况,这祝由十三科禁忌繁多,心意不诚的,更别想沾它分毫。

    而这天仙子使了些手段,骗了乡民的钱,就算真的会祝由十三科,恐怕也灵不到哪里去。

    那郭俊知道了天仙子其实是欺神骗鬼的半吊子,有些心急了,毕竟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尸毒一旦攻心,就是大罗金仙也难回手。

    “放心,小老儿来这里,没有其他的意思,咱们的目的是一致的。”二爷笑道。

    “说吧,你们想怎样?”

    二爷望了一眼郭俊,这老小子此刻已面目全非,双眼透着血丝,皮肤渗着黑血,尸毒蔓延。

    我也不耽误,拿出那两盏油灯,那郭俊看到油灯,身体一震。

    “这两盏油灯不是平头老百姓的物件,说吧,你从哪来的?”二爷问道。

    郭俊不安地看了一眼天仙子,很显然这件事儿和天仙子脱不了干系。

    那郭俊还不肯张口,二爷就说:“一盏是从挂钟岭上的破庙所得,另一盏落在了你娃儿虎子的手里。”

    “我可告诉你。”二爷正色道:“两盏油灯内藏匿着无主孤魂,你家娃儿误打误撞替其开解,幸亏小老儿施以援手,但我可不敢保证,里面的孤魂会不会再缠着你家娃儿。”

    说到虎子,郭俊有些动容了,想必他这几天也是故意躲这娃儿,毕竟自己变成了这般模样,别说吓着,尸毒一沾上就侵蚀,要是连累娃儿,那自己不是弑亲杀子吗?

    “我说。”郭俊深沉地说道,天仙子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但碍着咱们人多,不敢发作。

    其实,郭俊是从一座古墓中所得,而潜入古墓,是那天仙子威逼利诱。

    “入古墓,是为了棺材菌。”郭俊说道。

    “棺材菌?”二爷的老脸闪过一丝异样,转眼打量起那天仙子。

    棺材菌,因从棺木中长出所以称为棺材菌,又叫地灵芝、血灵芝,龙棺菌。

    我国古时有一个传说,野菌最难得的名叫做棺材菌,色红如血,棺材菌的由来是一个官人死了,这官人生前吃参太多,人死之后,还有参气,入土埋葬之后,参气凝聚不散,日子一久,棺中尸体口里,便吐出菌柄来,一直伸展出馆盖外,在棺材头结成菌,这就是棺材菌了!

    另一传说是吃山珍太多或吸毒多的人死后棺材内易长。

    说:

    谢谢昨天投钻石票的友友,这章整理的资料太多,更晚了。抱歉。

章节目录

生人勿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黑岩林初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七章 祝由十三科-最后变得生人勿近什么意思,生人勿近,十月阅读并收藏生人勿近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