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元绍自沟壑下爬上来不久,战场也打扫完毕。此战,共歼敌一万三千五百余人,俘虏五万七千人,缴获大量物资,尤其是马匹,数量最为庞大,共有战马、驮马五万余匹。益州军方面损失也不小,超过三千八百人战死,两千五百多人受伤,其中重伤四百余人。西凉军的尸体由那些没有受伤的俘虏在看管下就地挖坑掩埋了事,益州军阵亡士兵却要求清洗遗体,更换干净衣裤,运往汉中或者成都安葬(原本应该就地火化,但是董卓被俘后,北伐也就告一段落了,阵亡将士的遗体也能够送回益州安葬。不过这些士兵最终也没有被送回益州,而是被刘璋下令安葬在汉高祖刘邦的长陵以西十里,并在那里建造成了一座烈士凌园,第一批供俸的便是此次北伐阵亡将士的忠魂)。

    当天下午,魏延令于禁率兵攻下了射姑山东面的郁郅县,不过或许说接管更恰当,原来射姑山的大战早就惊动了郁郅县令孙英,他一度甚至准备派出县中数百县兵救援董卓,捞取政治资本,没想到等到他拖拖拉拉的聚集起兵马准备去射姑山助战,前方却传来噩耗,董卓竟然战败被俘。孙英当时便被吓昏了过去,手下人又是浇水、又是插人中,好不容易醒了过来,立即便带着家眷和几个心复携细软逃了,自此不知所踪。于禁率兵抵达城下后,县丞下令放弃一切抵抗,亲自出城献上户籍、民册、印信等物投降。

    随后,魏延接管郁郅县,将数以万计的俘虏安置在城中治疗。

    郁郅只是座小县,药辅一下子便被搬空,可是所需药物依然大大不足,而且一下子增加了几万张嘴等着吃饭,以县库和粮商手中的粮食,不出十天便将被耗光,至于从百姓手中买粮,那更是绝无可能。县城中近万百姓大多食不裹腹,时常有人饥寒而死,魏延甚至不得不拿出本就不多的粮食救济,如何还能够从百姓手中购粮?

    虽说拿军粮救济百姓使得军粮的数量眼看就要见底,魏延不得不暂时削减士兵的口粮,好在士兵虽然饿了几天肚子,但却收获了当地的民心,当地的局势第二天便稳定下来,百姓也自发的帮助士兵治疗那些受伤士兵,或许腾出家中房间,将士兵请到家中居住,对此魏延也不反对,但是要求每一个士兵详细记录下自己在百姓家中食、用了哪些物资,日后将会按照市价对百姓进行补偿。当然,魏延也不能看着自己手下几万士兵天天饿肚子、看着一个个伤兵因缺医少药而死,他一面给留在陈仓的梁习发去命令,让他尽量收集粮食、医药,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郁郅,一面在给刘璋报喜之时同时提到郁郅的情形,希望刘璋下令从后方调集一些物资到郁郅。

    第二天晚上,魏延派出的传令兵便在黄土高原之上遇到了风尘仆仆的刘璋。原来魏延通过审问俘虏得知刘璋率军进入了并州,并继续往北追击董卓的消息,于是十支传令兵成扇形被派向了东北方向,而刘璋率军自高奴转道西北,于郁郅东北七十里左右与传令兵相遇。

    刘璋得知董卓兵败被俘的消息后不禁大喜,对魏延请求调集物资一事自无不允,命满宠全权负责。

    董卓被俘,刘璋自然没有继续北上的必要,遂命高顺、陈宫、单福等人统领四万兵马继续北上,攻取西凉最后扼守之地——武威,他则率军转道郁郅。

    次日,刘璋在郁郅见到了魏延,着实夸奖了一番,而后刘璋亲自去看了看被俘的董卓、李儒,董卓、李儒早就料到了结局,对刘璋的到来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应,甚至心平气和的与刘璋进行了短暂的交谈。在刘璋准备离开时,董卓忍不住向刘璋提出一点要求,他希望刘璋可以放过他的家人一马,如果刘璋同意,他愿意写信要求包括武威段煨等人在内的所有西凉将士向益州投降。刘璋则表示他只能放过董卓身怀六甲的儿媳一马,至于他们人,将会与董卓一并送到洛阳交给献帝处置,当然,这些人只限于董氏一族之中地位较高之人,那些无足轻重又不大恶之人,刘璋表示会视情况处置。董卓原本没报什么希望,能够得到这个承诺,也算是意外之喜了,他自然表示同意,并且当场写下数道命令,交给刘璋,让刘璋持之召降段煨等人。至于刘璋会不会违背承诺,这在董卓看来不太可能,刘璋的性格他还是有些了解的,而且如果刘璋在食言,他何不答应董卓,会放过董氏所有人,等拿到董卓手令再毁约?

    本就不足的粮草因为再次增加了刘璋部两万多人,更加的捉襟见肘了,西北粮草转运又不方便,刘璋遂于第二日率主力前往长安,留下龚都在郁郅做了“监狱长”,看管数万名西凉俘虏。

    虽然没有作战任务,不用着急赶路了,可是大军携带粮草有限,刘璋依然不得不下令大军加速行军,大军沿泾水顺流而下,四日后,终于抵达了长安。

    留守长安的贾云已经得到轻骑报告,早早准备好了香浓的肉汤和热腾腾的米饭,甚至动员城中百姓为满身征尘的士兵烧好了洗澡水。

    刘璋命除虎卫师以外所有部队(当然,贾云部要除外)解除作战姿态,浴洗、就餐、休息。几天来几乎都只能吃个半饱的士兵立即冲向了最近的伙房,端起半尺大的碗盛上满满的米饭,浇上肉汤,再盖上炖的烂熟的牛羊猪肉,就地坐下,呼哧呼哧的往嘴里塞食物,那情形简直和饿的前胸贴后背的难民突然进了粥场一样。

    众人看着手下士兵的“熊样”,一个个脸色铁青,差点就冲上去一个个踹翻在地了,张飞更暗忖道:“妈的,丢人丢大发了!”

    刘璋却不以为意,笑了笑对周围的人说他已经吩咐伙房管饱,等吃完饭后再让所有人搞个人清洁,然后好好睡上一觉,睡上个三天三夜也不会有人把他们从被窝里拉起来。

    刘璋的话自然引来欢声雷动。

    自从关羽拿下长安后,眼见百姓生活艰难,便下令在城中开设了十五座粥篷赈灾,虽然只是每人一碗半干半稀的米饭和一个馍馍,却挽救了城中许多百姓的生命。关羽离开后,贾云见城中到处藏污纳垢、杂草丛生,他是一个很聪明、很有远见的人,他猜想刘璋北伐成功后就算不迁治长安,也必然会到长安视察一番,如果就让长安以这种样子迎接刘璋,恐怕会让刘璋心中不满,于是他改变免费救济的方式,改为以工代赈,发动城中百姓帮助士兵清理全城,如果愿意帮助的每人每日增加一个馍馍,不愿意劳动的,只能领取一碗稀饭吊命。告示一出,几乎所有长安城中生活难以为继的百姓都走出了家门,在士兵的指挥下清理,人多力量大,区区十余日,长安城已是改头换面。

    行走在长安的街道上,刘璋一次次被热情的百姓拦住了去路,无怪这些百姓如此激动,实在是他们在董卓的暴政下早就吃尽了苦头,而益州军虽然才成为长城新的主人十余日功夫,可是他们却对普通百姓秋毫无犯,而且还开仓救济,只这一条,便迅速将百姓的心收纳入怀。至于那些以往作威作福、罪大恶极之人也都被抓了起来,听说还要让他们接受百姓的审判,到时侯受到过他们迫害的人都可以去指证,一但被确认,将会给那些人应有的惩罚。

    看着热情、激动的百姓,刘璋终于真正明白荀子那句名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真正含意了。于是乎刘璋当着数以万计的百姓宣布,由于长安百姓深受董卓之祸,生活艰难、食不裹腹,他决定免去长安百姓三年农赋,商税免去一年,而这个政策适用于整个三辅和西凉之地。此言一出,百姓的情绪再次攀上新高,不知是谁喊了一句“车骑将军万岁”,很快,全城都响起了同一个声音,仿佛有人指挥一般,长安数十万百姓异口同声高呼,声音回荡不绝,就连距长安城二十里之遥的百姓也都隐约听见,他们还不知道这个好消息,他们只是扭头看着长安的方向,满脸不解,他们不明白城里的人在发什么疯!

    刘璋原本想去皇宫看看,可是身后大批百姓跟随,自己私入皇宫一事传扬出去有所不便,遂转变目的地,去了董卓的“丞相府”,其实董卓的丞相府和皇宫仅一墙之隔,多走两步也就到了。

    93803/

章节目录

龙兴之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肖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两百七十七章 最后请求,龙兴之所,十月阅读并收藏龙兴之所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