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黑市拳,必须先说说“江湖”。

    “江”、“湖”两字分开使用时单独成词,作为专名固然特指长江和洞庭湖,作为共名固然泛指三江和五湖,然而“江湖”一词既不是“江”,也不是“湖”,更不是两个专名分开解释后的简单相加,也与“三江”和“五湖”的共名无关。

    在中国文化中,“江湖”是一个意义特殊的专名,“江”、“湖”两字仅仅是词素,不能单独成词,也不能分开释义。更重要的是,“江湖”这一专名的特殊意义,决非从唐代豪侠小说到当代武侠小说对此词的事后追加,而是唐代以前的先秦时代早就有的。

    民间社会的江湖文化与**朝廷的庙堂政治相对。因此并非先有“侠客”,后有“江湖”,而是先有意义特殊的“江湖”,后有纵横笑傲的“侠客”。

    这是因为,此词的真正词源出自始终不被中国儒家承认为正式经典的中国文化第一元典《庄子》。

    《庄子》全书使用“江湖”一词凡七处。

    以上是我查字据典找出来的结果,本来是简简单单的一件事,结果让我稀里糊涂地通过这些老朽把他们祖宗的尿布子都扯出来了。

    原本的意思呢,我是想先从“人在江湖”说起,自然必须先弄清“江湖”两个字的意思。想不到查了半天找不见北了。

    这就是中国文化,越弄越复杂,这些臭文人真正的是“该杀”!

    还是我们的民间最简单最真实最可靠。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什么,就是指的“人在所处的世界里由不得自己”。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回到主题。

    却说卢达从家里逃跑出来,后来就遇见了魏大爷的干爹。

    魏大爷的干爹姓曾名贵祥,大小是个掌门人,是祖传的白鹤拳的掌门人。

    那个时候的掌门人,可不像现在的掌门人前呼后拥,但是也得到处跑码头,不跑码头就活不下来,怎么还会支撑起一个白鹤拳的摊子来嘛。

    此白鹤拳是不是彼白鹤拳不得而知,笔者知道的是魏大爷师傅的师傅,也就是魏大爷师傅的爹,也是跑码头的,白鹤拳就是如此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的。

    什么叫“跑码头”?

    “跑码头”,一开始就是指过去的演艺人员,进行走街串户的乡镇演出,历来是评弹艺术扎根群众、汲取营养的重要手段,也是演员安身立命之所在。

    后来的武林中人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到江湖上卖艺,也就称之为“跑码头”了。

    中国本来是徒手格斗技术大国,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怎么会象那些个“戏子”到社会上“跑码头”呢。

    这里有一段历史给我们做了注解。

    话说雍正四年,清廷的皇帝下了道著名的圣旨叫“禁武令”,企图无理地扼杀我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国民间武术。

    这样一来,民间人士要“练武”就只有打“黑市拳”一条路。

    可以说“黑市拳”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人已经被迫打了几百年的“黑市拳”了。

    顽强的习武传统加上恶劣的环境,让中国的“黑市拳”江湖味道很浓,“跑码头”便成为那些武林中人生存的主要方式。

    魏大爷的干爹和几个跑江湖的草台班子有联系,但他们并不是草台班子的人,他们还是以习武为主。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与唱戏里头的“武戏”混淆在一起遮人耳目,也就逃避了官府的检查。

    那时候,曾贵祥和自己的老婆蓝蓝牵着几只毛猴,一边逗猴儿一边习武,开始了他们俩单独“跑码头”。

    没有多久,就与刚刚去了阳江的小卢达遇见了。

    小卢达从小就喜欢看耍猴,他跟着老爸从小就耍猴,在这里遇见猴又离不开了,他每天除了讨吃要饭就是围着曾贵祥夫妻俩转。

    有一天下午,就在韦大海夫妻俩牵着猴儿路过一个公园门口的时候,三个猴子不走了,曾贵祥夫妻俩就教训起猴子来。

    耍猴子的人知道,在没有拿捏住猴子的时候,不可以对猴子往死里打,这样猴子会发急,如果猴子要是发了急,就要与主人拼命了。

    看来,这三只猴子是被公园里的猴子吸引住了,一个劲儿就是不走,曾贵祥抡起鞭子就狠狠地抽向那只母猴,母猴呲牙咧嘴地护住小猴儿,公猴儿急了。

    公猴儿乱蹦乱跳,一下子跳到蓝蓝的肩膀上去了,曾贵祥一鞭子抽了过去。

    就在曾贵祥的鞭子即将要落到公猴儿身上的时候,这只疯狂的公猴儿一闪跳到了曾贵祥的脑袋上,拼命地抓住了韦大海的头发。

    耍过猴儿的人知道,现在曾贵祥的情况非常不妙,这只公猴儿马上腾出手来就要去抠曾贵祥的眼睛。

    曾贵祥一时情急,还没有反应过来。

    蓝蓝声嘶力竭地发出一声惊叫,围观的人大惊失色。

章节目录

双胞胎姐妹打黑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眯玛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1章 话说黑市拳(2)-赛博朋克2077黑拳和双胞胎交谈,双胞胎姐妹打黑拳,十月阅读并收藏双胞胎姐妹打黑拳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