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追溯到两千九百年前,南京曾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周灵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五七一年),楚国在今**区就已经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官职,是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开始。到了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周元王四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公元前三三三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便源于此。

    到了公元二二九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后又于公元二八二年改建邺)。吴都城以今太平路一带为中轴线,南拥秦淮,北倚后湖,周长二十里十九步(这算过来大约就是九公里左右的样子)。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是故南京才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其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南京城和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因此,由此种种,耿精忠对金陵城的期待是无与伦比的。当年朱元璋在这里按照李擅长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打磨根基,最终成就了大明朱家天下,而耿精忠自己也十分想要效仿,自己接下来的目标便是占据江南,学习朱元璋了!

    不过,耿精忠还想去见识的则是金陵城的繁华,历史上这六朝都城就是金迷纸醉之所在。六朝之时,金陵城尤以佛寺穷极宏丽。唐朝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咏叹。公元五**年二月,隋军大举攻入台城,从景阳楼下的井中活捉了陈后主和他的两个妃嫔。隋文帝随后下令将城邑和宫殿“荡平”改为耕地。

    隋唐两代金陵处于建都于北方朝廷的刻意压抑、贬低和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的矛盾之中。政区建制在唐代有一三零年降为润州属县,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大诗人都在这里生活、游览过。隋唐之后五代时的中国,诸雄相争,战乱不断。而南唐国建都金陵府,偏安江南,自杨吴始,近百年境内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秦淮河两岸集市兴隆,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伴随着文化的发达,诗词、书画都开一代之风。

    宋元时期的金陵依然保持南唐的城市规模,作为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而闻名。著名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三次以宰相之位担任江宁知府,并定居、终老在这里。南宋名将岳飞在南郊的牛首山一带大败金兵。元代,城内设有东、西织染局,组织丝织品大量生产,专业工匠有六千多户。

    直至一三六八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创建大明王朝,南京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明朝南京城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历时二十一年修建了超过七十里长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垣。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还有日本、朝鲜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这古都金陵城已经是快要出现在自己眼中了,耿精忠对此万分期待。而且此来攻打金陵,还不能用太多的炮火,免得造成极大的破坏。

    (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物理教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四百五十二章-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小说,穿越之我是耿精忠,十月阅读并收藏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