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观其行事可知其品性,李世民在玄武门对于自家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下手之狠辣可见其禀性,更何况王君廓十分的熟悉李世民。

    若是一旦他鼓噪庐江王之事事发,虽然他又大功,但是李世民一定不会饶过他,最多在他死后,李世民在他的坟前留下几滴鳄鱼的眼泪,有可能眼泪都不会有,能有一两句叹息之语就不错了。

    王君廓不知不觉之间,拳头暗自攥紧,青筋暴起,仿佛不如此不足以掩饰心中的惊悚,然而他胸中的恐惧却丝毫不减。

    而后他取来铜镜,看着铜镜中自己模糊的面庞,王君廓整理了一下发髻,在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某用庐江王的人头买了一条晋身之资,但是不知道哪个幸运儿会用某家的人头,换一场泼天的富贵?

    聚众起义,投奔李唐,平王世充,灭刘黑闼,戍守边关,九死一生,战功赫赫,好不容易挣下这一份家业,难道就这样毫无作为的看着任由它被雨打风吹去?

    不怪你是谁想要夺某家的富贵,某就同你们势不两立,若是圣人····,猛然王君廓的眼中露出一丝凶光和狠辣之色,纵然是圣人,若是你不仁就不要怪某不义,

    王君廓猛然出拳,“砰”的一声,面前的铜镜被王君廓击得粉碎,他不甘心,这是王君廓此时此刻内心之中最真实的写照。

    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王君廓喝道:“没事,某不叫人,谁都不要进来。”外面的人应声而退。

    王君廓朝着漆黑的窗外看了一眼,而后冷笑道:“咱们走着瞧,某也绝非任人宰割之辈。”

    ·········

    夜漆黑异常,虽然太极宫中全部都是灯笼,照的太极宫犹如白昼,但是长孙无忌还是感觉黑暗同他是如此之近。

    刚刚在太极殿同李世民和李承乾的谈话,长孙无忌如今还是历历在目,他的心中有疑惑,有彷徨,有无助,然而更多则是怒火。

    虽然长孙安业在长孙晟死后,将无忌兄妹赶回他们的舅舅高士廉家。但是毕竟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兄长,而且此时因皇后之故,李世民也特别的礼遇长孙安业,特受右监门将军,但是为什么他还不满足呢?长孙无忌真的十分的不明白,难道真的应了那句话人心不足蛇吞象?

    长孙无忌慢慢的走出太极殿,身影在火把的照耀下拖得很长。

    长孙无忌此时尚且是初掌大权,还远不是在二十年后权倾天下的长孙无忌,他的心神甚至有些迷茫,大约行走了有一刻钟的时间,长孙无忌不知不觉之间走到了太极殿西侧的中书内省。

    中书内省毕竟乃是处理公务之地,又是在太极宫中,所以没有侍卫守卫,纵然是在厂卫横行的明朝,也没有探子在内阁坐班的道理,更何况此时是一直励志做圣君的贞观年间。

    到了这里,长孙无忌索性也就慢慢的走了进去,谁知刚到门前,他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

    听到这个声音,长孙无忌心中一动,而后停在门口,静静的听着。

    谁知道里面传来的话语,使得长孙无忌越听越是气氛,心中不由的凉了半截。

    长孙无忌心中怒火勃发,刚想冲进去将他们揪出来,但是感觉又有些不合时宜。

    毕竟里面的是他的长辈,若是当着这么多的人痛斥长辈,传出去他长孙无忌的名声也算是毁了,此非君子之所为。

    而后长孙无忌将灯笼上的一块黑色的东西摘了下来,用手搓了两下,他在中书省的大门之上写下几个字。

    接着长孙无忌拍了拍大门,对着屋内冷笑两声,待到里面的人出来之前,转身走了。

    里面的人听到敲门声,顿时大吃一惊。

    “谁在外面?”一个雄浑的声音自里面传出。

    里面瞬间出来几个人,当先一人须发花白,面容苍老,但是身体健硕无比,正是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

    长孙顺德凝眉注视远方的背影说道:“我怎么看着前方的那个背影有些熟悉呢?”

    旁边几个奴仆也是争先恐后的看着,突然其中一个人颤颤巍巍的说道:“大将军,那是···那是长孙尚书。”

    “什么?”长孙顺德瞬间一惊,就连自己的手将胡须拽了下来一大把都没有感觉。

    “怎么会是他?这可如何是好啊?他究竟听到了什么?”长孙顺德焦急的走了走去,全无大将军的风范。

    就在此时一个奴仆指着门上的字迹说道:“大将军请看,这里有字迹,应该是长孙尚书所留。”

    长孙顺德急忙走上前去,这个时候他也顾不上犯不犯忌讳了,直接从墙上摘下来一个灯笼,在忽明忽暗的灯光的照耀下,长孙顺德一字一顿的读完墙上的几个字:“石碏谏卫庄。”

    读完这几个字,长孙顺德顿时大怒:“竖子怎敢如此?一笔写不出两个长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可是他的叔叔啊!”

    然而等到怒气过去之后,长孙顺德身体仿佛被抽干了力气,遍体生寒,直接瘫坐在地上,嘴中喃喃的说道:“不可能的···不可能的···”

    长孙顺德的祖父长孙澄,官居北周秦州刺史,父亲长孙恺,在隋朝时任开府,算的上官宦世家,所以长孙顺德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长孙无忌留下的“石碏谏卫庄”五字,他还是知晓的。

    出自《左传·隐公四年》,讲述的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曾经劝谏卫庄公,希望教育好庄公之子州吁。庄公死,卫桓公即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杀害桓公篡位,为确保王位坐稳,派石厚去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与石厚。”

    石碏为国大义灭亲之事,史学家左丘明记之,卫民传颂至今。

    今日长孙无忌以石碏自比,那他长孙顺德不就是长孙无忌大义灭请的对象吗?他太了解长孙无忌的脾气禀性了,所以才一时之间惊慌失措。

    其余的几个奴仆则是诧异非常,不知所以然,有一人出声问道:“大将军,这究竟是何意?”

    长孙顺德仿佛反应过来,怒指他们说道:“都是你们,若不是你们蛊惑与我,我怎么会如此行事?”

    “我要杀了你们然后去宫中想陛下请罪。”旋即长孙顺德目露凶光的说道。

    几个奴仆也是被长孙顺德的模样,吓得胆战心惊,急忙跪下,其中一人不卑不亢的说道:“大将军欲诛杀我等,此乃应有之意,然而就算我等死了,这件事情难道就这样结束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早晚会败露,到那个时候大将军还是名誉扫地,与现在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过时间早晚罢了,与其这样,不如在现在找一个人将这件事情抹去,刚何况长孙尚书也复姓长孙,就如同您说的那样一笔写不出两个长孙,大将军您说呢?”

    长孙顺德略一思索,感觉此人说的也对,于是不由的出声说道:“那你说怎么办?”

    一听长孙顺德的口风有些松动,几个奴仆脸色瞬间有了几分血色,先前发话那人又说道:“只要圣人赦免大将军,则一切罪过皆无罪,纵然是长孙尚书也等装聋作哑。”

    长孙顺德勃然大怒道:“这些还用你说?难不成你是故意消遣我?我长孙顺德现在虽然老迈,但是杀个把人还是不在话下。”

    “不是,不是。”那人被吓了一跳,再也不敢故作姿态,急忙说道:“大将军,这宫中现如今只有一人可就您?”

    “谁?”长孙顺德目露期盼的说道。

    “立政殿之主。”那人斩钉截铁的说道:“只要那位贵人稍稍说上两句,大将军必然无忧。”

    这一句话,也使得长孙顺德瞬间反应过来,对了怎么忘了她了?这世上若说有一个能够拿捏住李世民的,也就是立政殿之主长孙皇后了。

    长孙顺德马上放下心来,而后看着说话的奴仆的眼神就有些不一样了,想不到此人竟然有如此的见识,在如此情况之下尚能侃侃而谈,是个人才啊!

    那个奴仆顿时感觉如芒在背,心道难不成这位大将军也有龙阳之好,一时之间有些恶心,不过他却丝毫不敢表露出来。

    ········

    李承乾在太极殿中送走长孙无忌之后,不由的叹了一口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的舅舅操劳一生,虽然大权在握,但是最后不也没落得个善终吗?这又是为哪般呢?

    但是权力真是一个好东西,令众生着迷,仿佛就是上天赐予人专门犯错误,自相杀戮的礼物。

    李承乾示意王虎将一张布帛铺开,而后李承乾提起笔,开始在上面书写。

    大约过了一刻钟的时间,李承乾方才将笔放下。

    王虎偷偷的看了一眼,只见上面写了一排排的名字,最上方的是两个“李”字,下面分别是裴寂、萧瑀、王君廓、李孝恭、程咬金、秦琼、公孙武达、李孝常、长孙安业等等。ps:感谢深瞳‘同学的打赏·····这一章有些晚了

章节目录

大唐李承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东宫夜放花千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六十七章 石碏谏卫庄-李承乾的太子妃,大唐李承乾,十月阅读并收藏大唐李承乾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