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下学的时候,天早就黑透了,晓春坐在教室等知秋从办公室回来。下学期,知秋就不念书了,要回家跟着夏爷学木匠活了。

    学生们都走光了,教室里也没亮灯,只有外面的走廊上亮着几盏昏黄的灯,他坐在靠门口的位置上,虚虚的光影落在他的身上,看不真切。

    走廊上传来一阵脚步声,他嘴角扬起一个笑,是知秋哥!他只听脚步声就可以听出来!晓春刚要起身,却又听见了另一阵脚步声,是皮鞋踩在地板上的声音。女同学?这个时间了还有哪个女同学会在学校里?

    “夏知秋。”

    晓春听出来了,是杨怡,跟着夏知秋一起去冬钓的那个女同学。

    晓春慢慢地坐了回去,没发出一点儿声音,连着呼吸声都屏住了。

    走廊上的知秋听见自己的名字,转过身去,才发现是杨怡,“杨怡?”

    “我留下来帮国文老师整理些东西,看到你从老师办公室出来,想过来跟你说声谢谢。谢谢你那天帮忙。”

    “没关系,你爷爷身体好点了吗?”

    杨怡摇了摇头,“爷爷年纪太大了,那天我把鱼带回去,跟爷爷说是凿冰捞出来的,爷爷很高兴,跟我们说了好久的话,我很久没见爷爷这么有精神了。以后爷爷走了,也算没有遗憾了。”

    杨怡说话间一直带着笑意,但眼里却还是湿了。面对生死,没有人会无动于衷。更何况,是至亲的别离,再圆满的离开,对活着的亲人来说,都是遗憾。

    杨怡走后,知秋进到教室里,就看见了坐在椅子上的晓春。

    他走过去,蹲在晓春身前,轻轻牵起晓春的手,觉得有些凉,慢慢地揉搓着,“等急了吗?”

    “没,知秋哥,”晓春叫了知秋一声,想说什么。

    “嗯?”

    “知秋哥,大娘和大爷是不是想让你娶媳妇了?”

    四下里都静悄悄的,连同教室里,那些没被光照到的地方,都是浓稠的黑暗,知秋蹲在晓春的面前,一下有一下无的捏着晓春的手指,走廊上的光打在他的脸上,整个人柔和进了光里。

    知秋轻轻地“嗯”了一声,“我没同意。”

    晓春低头看着面前的人,问道:“为什么?”

    知秋抬起头冲着晓春露出一个没心没肺的笑来,“因为我们晓春还没上完学啊。”

    “和我有什么关系?”

    知秋没解释,从桌子上摸过挎包,把手套拿出来,又给晓春带上,揉了一把他的发顶,“知秋哥说有关系就是有关系,行了,赶紧回家,再不回去,明婶又该说你了!”

    他们在晓春家门口分开,远远近近的,一片狗吠声。皎洁的月色照在雪地上,白的发亮。

    知秋看着晓春进了家门,模模糊糊地又听见明婶训小德福娃的声音,才往自己走去。

    明家的饭桌上和往常一样,一大陶碗的白菜炖豆腐,还冒着热气的煮地瓜。一盏煤油灯挂在桌子上方,一家五口围在桌前,热闹地吃饭。

    到家之后,晓春特意去厨房看了一眼,知秋带来的鱼还在缸里养着,就是看着不太精神的样子。眼下吃着饭,说道:“妈,知秋哥说鱼要赶紧吃,家里的水养不活。”

    “今天我是看着没大有什么精神头,再养两天,后天你生日,我们再吃。”

    “又要过生日了啊?”晓春被明婶提醒,才晃觉,自己要成年了。

    明老爹坐在主位上,吧嗒吧嗒地抽着烟,说“晓春十八了,得好好办一次,日子不好过,以前也没给你好好办过。”

    “爹,大哥过生日,可以买一个人家大商店里的那种蛋糕吗?”小德是明家老二,比夏家老二小两岁,可半点没夏家老二省心,夏家老二是个小古板,明家老二就是个小泼猴。

    福娃也睁着一双大眼一脸期待地看着明老爹。

    明家和夏家以前祖上都出过当官的,家里都有些老底,到了明老爹和夏老爹这代,虽说两个人都不是读书人了,但也都不是败家的德行,又有手艺傍身,在这时代里,也还算富裕。

    因此,明老爹一把捞起自己的小闺女,抱在怀里,用嘴上的胡子茬去扎福娃肉肉的小脸,“买,等你们大哥生辰的时候,爹给你们买。”

    福娃和小德被逗得咯咯笑个不停,

    隔壁的夏家同样也是晚饭时间。老夏家生了三个儿子,老大知秋,老二夏五四,老三夏安。

    夏安今年七岁,比明家的福娃大一岁,出生的时候,整个济南还笼罩在五三惨案的恐怖氛围之下。或许是当时动了胎气,夏安的身体不好,整天在家养着,比两家唯一的女娃都要娇弱一些。

    那时一万多口人死去,夏老爹没什么想法了,就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的,就给刚出生的老三取了个单字“安”。到第二年,明家老三出生的时候,明老爹又取了单字“平”,小名福娃。

    两家的小幺寄托着那个时代最奢侈的愿景。

    “明叔又送豆腐来了?”

    “可不是,一整块呢!”夏妈妈应承道,“后天晓春十八岁生辰,你明婶叫咱全家都一块去聚聚。一眨眼的功夫,你和晓春就都到了娶媳妇的时候了!”

    夏老爹抿了一口自家酿的土酒,砸吧了一下味,“整天就想着娶媳妇,晓春明年还得接着念书,娶什么媳妇!老大,你今天跟你们老师说了没有?”

    知秋给小安夹了块嫩豆腐,回他爹道:“说了,明年开春的时候,我就不去了。”

    “你说说,读了这么多年书,还不是要回来做木匠,听妈的,以前就不读了多好,说不定现在胖孙子都给我抱上了!”

    “你这婆娘,这老话说得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老大读了这么多年书,那放在以前就是秀才,还有人家晓春,那明年是要去上大学堂的人,虽说咱家老大功课不怎么样,但这学问该学还是要学的。小安不能去学堂,就去找晓春教,咱老夏家可不能出没学问的人。小安听见没?”

    老老实实扒饭的小安,俩眼睛圆溜溜地看着自己老爹,老地的点了头。别的没听懂,但能找晓春哥玩,小安就高兴极了。

    “是是是,就你们老夏家读书人多,就俺一个婆娘见识短行了吧!”

    “你别看这世道乱,最有用的还得是读书人。”夏老爹想多了些什么,却是深感无奈,只能叹息一声,端起酒来又抿了一口。

    “别叹气了,赶紧吃,吃完了刨你的木头去!”夏妈妈不认字,性格有些泼辣,但却是个能听进道理的人。

    这是1936年12月里普通的一晚,西安事变刚刚过去五天。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四季团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九月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章 第3章,四季团圆,十月阅读并收藏四季团圆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