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晚膳,赵巧月心情也跟着放松下来,逐渐感觉疲惫,她没同夏娘说过多的考试话题就沐浴休息去了。

    翌日公鸡打鸣时她便醒来打拳锻炼身体,没有半点想要懈怠的意思。

    夏娘也早早起来发现赵巧月在打拳,惊讶赵巧月如同往日那般早起学习,心里觉得打拳可以强身健体,她便没有多问这事就去灶房做早饭了。

    赵巧月收拳,见天际发白,猜想着村里妇人们此时应该出门干活了。

    她同夏娘说了一声便端着装着脏衣服的木盆往村后的河边走去。

    来到河边,确实已经聚集好几个妇人在此洗衣服,赵巧月非常有礼貌地同她们打招呼便没再多说什么,静等大家问话。

    大家没有让她等候多久就询问她科举的事情,其中一个穿着灰布衣妇人就打听道:

    “巧月你考试咋样了?我咋听我婆婆说你没有考过,有这回事吗?”

    赵巧月抬眸打量一眼灰布衣妇人,是个碎嘴的,还是个同李高升母亲不对付的,她一边洗衣服,一边道:

    “婶子,这官家还没有放榜呢,我不知道哩,不过春梅她觉得她考的不错哩,要和她堂哥留在县城等消息,没准他们兄妹都能有一段才子佳人好姻缘呢,这李家要四喜临门了。”

    灰布衣妇人轻嗤一声。

    李高升同她儿子一起学习,又一起参加县试,还都没有过。

    她儿子参加两次县试便另谋他路,现在都能给家里挣钱了。

    李高升现在还在啃老,县试都参加三四次了都没过,一事无成,也就是李家人将他捧上天罢了。

    这放在外面有姑娘肯嫁给他,那都是眼瞎的傻子。

    至于李春梅怂恿她父母在家闹腾让她去读书,什么农事都不会干。

    现在读了那么个三四年,就不拿自己当乡下姑娘。

    处处喜欢占便宜小家子气,她还看不起乡下人。

    但凡有眼光的人家都不会找这样的搅家媳妇。

    灰布衣妇人面上笑着道:

    “这样啊,春梅父母就算是熬出头了。”

    赵巧月正琢磨着说些什么算计李春梅,有一个蓝布衣妇人插话道:

    “啧,这算什么熬出头,大嫂你这是忘了婚事还有门当户对这个词啦!

    这两兄妹的出身就限制他们嫁娶高门大户,除非他们有功成名就的时候。

    只是这个功成名就,对于李高升还可以,毕竟有五六十岁的大老爷还纳妾的。

    可对李春梅来说就会成老姑娘,想要嫁出去都成问题。”

    灰布衣妇人话赶话道:

    “要是这样,那春梅奶奶肯定不乐意了,春梅读书她都闹腾着上吊寻死,要不是春梅给她父母出主意闹着陪她一起去死,她才妥协的,现在再来这么一遭,春梅奶奶估计知道了当即就会找媒婆给春梅这个搅家精说亲……”

    赵巧月挑挑眉。

    村里妇人们的八卦能力还是挺强的嘛!

    她觉得不用她再添油加醋都能算计李春梅婚事了。

    见大家热火朝天说着李家兄妹的事情,赵巧月想要的目的达成了,没再参与讨论这样的话题,将衣服洗干净便回家了。

    回到家里,赵巧月晾好衣服就同夏娘用早饭。

    吃过早饭,赵巧月扫了一眼灶房的简单破旧摆设,又透过灶房门口,看了看前方并列的两间茅草屋,改变家境势在必行。

    只是大荣朝读书人是不能从商做商户,商户也就是商户籍不能科举,可不会限制赚钱。

    赵巧月向洗碗的夏娘分析道:

    “娘,家里这些年一直都是靠你做针线活养家,供我读书,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

    去岁西南干旱大半年,北方边境又战乱频繁,现在都没有缓解。

    如今年岁不好,柴米贵,我读书考试需要的花费比以往多了许多。

    我想从现在起给人抄书补贴家用,你放心我不会耽误读书的。”

    夏娘皱眉,眉宇间满是愁苦。

    读书是耗钱事,打从赵巧月读书开始,她就知道。

    这些年她们母女过得很不如意,都咬牙过下来了。

    可如今她的眼睛比不得从前,针线活也跟着比以前慢了许多。

    赚钱给闺女读书的事情是需要另谋他法了。

    可想要靠闺女抄书是不行的,夏娘心里不经对赵家生出埋怨,然而她们母女需要赵家帮助,她妥协地提议道:

    “巧月,等你考过院试,咱们回京城去国子监读书如何?”

    赵巧月抿抿唇。

    国子监是全天下最好书院。

    天下书生向往之地。

    可不是她的。

    回京城的话,她会遇到很多棘手问题,尤其会同那穿越又重生的主角相遇。

    赵巧月果断拒绝道:

    “娘,我不会回去的,京城不是我们母女能待的地方。

    娘,赚钱养家的事情我会想法子的。

    你等我考过院试,我们母女两一起去应天书院。”

    夏娘将洗干净的碗放好,很是无奈道:

    “闺女,我知道你有诸多想法,可抄书赚不了多少钱。

    我也知道我这个做母亲的拖累了你。

    要是没有我,你现在应该可以在京城当赵家。”

    赵巧月当即打断夏娘没有说完的话道:

    “娘,您在大家族生活过,您真觉得没有母亲的孩子,日子会好过?

    娘,我从来都不觉得您是拖累,反而十分感激您对我的付出。

    正是您用您的双手将我托举起来。

    我不仅看到这个多彩世界,还知道作为女子不只是相夫教子,还能有自己的星辰大海。

    娘,请您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孩儿惶恐不安。”

    夏娘满心欣慰,从此之后也没再提回京的事情,暗自琢磨着生财之道,抬手摸摸赵巧月的脑袋温柔地笑着道:

    “好,闺女,我尊重你的选择。”

    赵巧月也跟着笑了笑,十分认真地承诺道:

    “谢谢娘,娘您就等着瞧好了,孩儿不会让您失望的。”

    母女谈心后,赵巧月立马带着去县城赶考剩下的银钱去了镇上。

    宁河镇距离靠山村不远,只需要走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就能抵达,不过这要路过建立在山脚下的赵家学堂。

    原主对赵家学堂很不喜,往往都会绕道走田埂避过这里,再往镇上走去。

    赵巧月今儿呢,想要去山中溜达一圈看看情况再去镇上,也就没法避过赵家学堂,她直接大大方方路过……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我在古代考科举金榜题名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暄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6章 谋生计,我在古代考科举金榜题名了,十月阅读并收藏我在古代考科举金榜题名了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