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彦林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他道:

    “主子有自己的主张。

    我们不要想太多,给自己找烦恼。

    这还不如多用心做事总不会出错。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众人闻言,想想确实如此,没再问赵巧月的心思,反而一个个追问宋彦林他们要干些什么。

    这一个个的犹如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叫唤,闹得他烦躁,宋彦林再次示意大家安静,他道:

    “丫头们都去后院找夏新娘,小子们留下我给安排事。”

    随着他的话落下,四个姑娘去了后院,剩余的七个小子目光期待看向宋彦林。

    宋彦林见过奴仆,还没有见过非常想要干活的。

    这会子不由得为赵巧月的选择感到明智,收留乞儿确实比去牙行买人合适。

    宋彦林回想着赵巧月说的激励管理机制,他道:

    “前院每日早上都必须清扫一次。

    你们自行按两队分队后来我这里登记。

    每日清扫干净后就找我检查。

    检查合格的就会在你们名字下打勾。

    谁一个月内得到的勾最多。

    月底就能得到除去月钱的额外奖励。”

    众人闻言当即就组队,迅速找宋彦林将他们的名字登记好。

    宋彦林没有推迟,完成一事再说一事也是一样的。

    拿来册子给众人登记上名字,宋彦林再给大家安排其他活计。

    可宋彦林思来想去,赵家除了清扫活就是农事了,其他的还真没有。

    比如,看门迎来送往客人,赵家现在没有。

    赵巧月说了安排也是白安排,还不如让这些小子多打拳呢。

    又比如巡逻护卫家中。

    赵巧月这一个月已经带着他们将家里围墙四周都布置了陷阱。

    加上家中没有什么贵重物品以及住所都集中,

    赵巧月觉得没必要,还不如让大家好好休息,第二日能干更多活呢。

    不过现在地里庄稼都还没有生长,压根没有多少事,宋彦林就让七人轮流着一人一天去看看地里庄稼。

    此外,他就打算以后有事再做安排。

    而那四个去找夏娘的丫头得到的活也不多。

    后院不是很宽敞,有七八间屋子和一个种植果蔬的花园。

    夏娘自己的屋子打算自己收拾,赵巧月亦如此。

    不住人的屋子,夏娘没想过每日安排人力去打扫。

    于是四人的清扫任务只剩下客厅。

    客厅不大,四人轮流一天一人都能完成清扫任务。

    安排好清扫工作,夏娘道:

    “听说你们近日有在学针线刺绣?”

    四人应了一声是,四人年纪较长的春菊站出来紧接着道:

    “宋婶子说让我们都学学,不仅可以给自己做衣服,以后也可以为府中人做衣服。

    就像这次这样,宋管事就不需要再花钱找人缝制。”

    “这话说得在理,你们以后就跟着宋管事的母亲学学基本功。”

    顿了顿,夏娘又道:

    “待你们学好基本功,我就教你们其他针法,让你们能绣出适合你们姑娘穿的衣服。”

    在大荣朝不仅有衣服穿着规定,鞋子也有。

    赵巧月现在还没有接触到上一层社会穿着普通简朴没什么。

    可贵族社会都看衣装,也忌讳着不按规制穿着。

    夏娘不希望她的闺女在穿着上让人笑话。

    于是在赵巧月能记住事的年纪,她就开始有意无意告诉她关乎穿着装扮这事。

    待以后家里随着赵巧月的前程更进一步的时候,针线活是用不着她闺女,也会用不上她。

    那做衣服的绣娘就不能出现错误,尤其是细节错误。

    有时候就是这样的错误,它很可能会让她的闺女万劫不复。

    夏娘心有计较,就想要为闺女培养忠心绣娘。

    四人呢,闻言,就听出夏娘话语中的承诺。

    以春菊为首四人立即向夏娘拜谢道:

    “是,多谢夏新娘,奴婢们会用心学的。”

    就这样,在这边四个丫头们被夏娘打发退下后,前院的七个小子也被宋彦林打发散去。

    宋彦林则去书房找赵巧月,聊聊对七个小子的安排。

    赵巧月对宋彦林的安排没有任何意见,而是问道:

    “他们都重新取名了,这奴契是不是要拿去衙门重新换一份?”

    宋彦林回道:

    “这个不需要换一份,奴契上那名字后还有空白之处,主人家可以主动添加新名字。

    不过它是需要去衙门重新登记造册的,以防奴仆逃跑,不好追回来。”

    赵巧月闻言便明白这般操作就是为了保证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思虑再三,她决定道:

    “你拿去衙门处理这事,若是还需要打点的银钱你就从账房拿。”

    宋彦林应了一声是,接过赵巧月递给他的十一张奴契后向她告退就去城里办事了。

    晚上,依旧在书房中,宋彦林给赵巧月送回来了奴契,改换名字不需要交税钱,就是给人帮忙办事钱的打点罢了。

    赵巧月了解情况后,收好奴契问道:

    “城里可有什么新鲜事?”

    宋彦林摇摇头道:

    “新鲜事依旧是夸大皇子的,不过今儿属下回来的时候看到大皇子带着军队,还押送一批粮食离开了城里。”

    赵巧月暗自琢磨了一会道:

    “是新兵押送的?”

    宋彦林不知赵巧月会关心这个问题,他还是回应道:

    “看他们的衣着,看似不像新兵。

    不过属下看到那些人拿武器以及走路姿势,这些士卒中大多都是新兵。

    其余士卒都是骑兵,属下自认为应该是大皇子的亲兵卫队。”

    赵巧月望着突然从窗户飞到蜡烛火光处,绕着火光飞舞的飞蛾,直接一巴掌将它掀到火光里。

    不好闻的烧焦气息瞬间弥散屋中四处,赵巧月皱眉道:

    “嗯,你明日看看家里还有多少粮食,够吃到新粮出来那就不用买了,不够就去买吧!”

    宋彦林当初想到有北方战事便在赵巧月让买粮食的时候多买三个月左右的,他回禀道:

    “之前属下有去买过粮食,粮食足以咱们等新粮出来。”

    见宋彦林已经准备了,赵巧月没再说什么,直接将人打发走了,她继续温书,就像之前打听城中新闻变得有些心事重重的人不是她。

    这日后,在赵家安稳中日子一天天过。

    随着奴契造册更新,赵府逐渐有了一套对主人忠诚的管理服务体制。

    所有的一切在宋管事的安排监管下有条不紊的发展。

    作为体制权势中心的赵巧月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管理下人们,都能赢得府中上下尊敬。

    于是她将时间花费在温书和剪纸上。

    在六月二十这日,她带着一幅剪纸画和李夫子给的拜贴,坐着宋彦林赶着的马车前往了镇宁州城的西城。

    此时,距离莫安歌离开快一个月,距离她听到大皇子大新闻已经过去十一日左右。

    熙熙攘攘的闹街上,坐在马车里的她听到更多是讨价还价的商品交易。

    并没有再如同初九那日能偶尔听闻一些大皇子的消息。

    这是事情回归平静了还是平静下蕴藏着暗潮,她不得而知。

    不过她在这些嘈杂声中又听到其他令人感兴趣的新闻……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我在古代考科举金榜题名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暄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49章 巧月府中的体制,我在古代考科举金榜题名了,十月阅读并收藏我在古代考科举金榜题名了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