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七郎回来,赵四郎连忙求救:“幺弟,救救我啊!”

    七郎等老爹又抽了两下,才说:“爹,打坏了四哥要换人服徭役。”

    赵老汉这才恨恨地扔下扫帚,把院门关上,拉着七郎问:“董家和刘家怎么说?怕不怕?”

    怕也不能连夜逃走,这才是最无奈的。

    七郎高兴地说:“董夫人说不怕,那个管事自身难保呢。”

    赵老汉抚着胸口,“没事就好!我们这种小民,沾上一点祸事全家就完了。七郎啊,你以后胆子可不能这么大了!”

    “好,我知道了。”七郎答应着,其实他也有些后悔了……

    被王府管事抢了糖,给他的人生上了一课,这世上的贵人并不都是萧凌夫妻那样温和善良的。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小孩子心存善意的。

    这些都是不对的……但他没有能力改变,只能小心翼翼的躲避了。

    至少,在自己能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之前,要谨言慎行。

    ……此时的他,被蜀王府管事欺负而难过。又哪里想得到,很多年以后,在百济熊津江边,蜀王狼狈地向他求救?

    赵四郎捂着被打疼的屁股,窜了过来:“到底是什么事呢?我老老实实的就挨了一顿打!”

    “你还不服气?”赵老汉看到四郎就来气,比划着把七郎卖糖的事说了一遍,末了道:“这事不好乱说,你们别说出去啊!”

    赵大郎、二郎、三郎……阿仁、阿义、阿琴、阿棋齐齐点头。

    赵老汉看到这一屋子的人,沉默了一瞬:“总之,嘴巴要严,别没事说出事来!”

    赵四郎听了前因后果,似乎确实和自己有那么一点关系,也愧疚了,到晚餐的时候,就不敢去夹肉。

    赵大郎扫了他一眼,给他夹了一块肥肉,嘟囔:“吃吧!多养些膘!”

    赵四郎愣愣地看了看碗里的肉,又看了看大口吃饭的大哥,低头吃了起来,鼻头有些酸。

    大哥打他打得那么狠,还肯给他吃肉,还有这肉,是七郎买的……

    “幺弟,欠你的钱,我一定会还清的!”赵四郎立誓一般地说。

    七郎咬着蒸得肥而不腻的肉片,含糊地说:“不着急。”

    你有一辈子的时间,慢慢还……

    第二天,七郎已经忘了烦恼,约了刘植、董月明一起做功课。

    董夫人看三个孩子结伴在书房做功课,吩咐大勇给萧夫人送一些极好的皮毛去。

    “五花马,千金裘”,骏马和皮裘在这个时代也是珍贵的。

    董家没有马场了,皮裘还有一些珍藏的。

    以董家现在的情况,好的皮裘送出去可能就没处买了,但董夫人一点也不吝啬。

    月明和昊儿是她最珍贵的宝贝,与孩子们的平安相比,身外之物根本无须在意。

    阿勇持了董家的名帖到县衙送礼,崔氏气了几句就收下了。

    世家之间礼尚往来,既然同在华阳县,她年节的时候给董家回一份礼就是了。

    萧凌此时换了常服,正欲出门,得知董家来送礼,叹了口气:“他家现在也是惊弓之鸟了。”

    崔氏也唏嘘地说:“只是一个管事,就让他们如此谨慎。当年胡人南下,陇西董氏的邬堡庇护了不少汉民……如今沦落至此。”

    “我们不用感慨别人,不思进取、看不清时势的人,将来也不会比董氏好到哪里去。”萧凌冷着脸。

    揉了揉眉心,萧凌接着说:“请夫人去一趟王府,与杨王妃提一提这个事,处置了那个管事吧!我要出门了。”

    崔氏点头,把他送了出门。

    萧凌今日是要去成都县衙,探望同在益州城的成都县令傅实。

    原本益州城全在成都县治下,后来把东部分出来为华阳县,两县共治一城。益州下辖的还有新都、新繁、双流……等十县。

    这一次蜀王府长史司赎买官田,就着落在益州下辖的各县。

    为了这事,萧凌连日奔波,总算让百姓得到一个合理的赎买价格,且每户人都留有一半永业田,不全部赎买……给人留一条活路。

    昨日,萧凌就是为了此事下乡,顺便避开陪蜀王打猎一事。

    猎竹熊?那种黑白二色的奇兽,可不是那么好找的!

    成都县令傅实就倒霉了,昨日去打猎,没有找到竹熊,蜀王迁怒在傅实身上:身为成都县令,连哪里有竹熊都不知道,实在该打!

    甩着马鞭把傅实打了一顿。

    傅实是普通乡绅出身,在这个姓氏门阀强势的时代,他属于“寒门”。官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寒门子弟难以担任五品以上官员。

    没有强大的家族作为依靠,县令基本到顶了,蜀王根本毫无顾忌,打了也就打了!

    傅实受伤,被人送了回来,消息传到了萧凌耳中,又是一顿气恼。

    萧家和杨家,联姻几代了。

    他的姑祖母,就是末帝萧皇后。看在杨家的份上,他来华阳做县令,有照顾蜀王的意味。

    但如今看来,蜀王不欺负别人就好了,还怕别人欺负他?

    至于大位……有长孙皇后嫡出三子,其他人都没有希望。

    蜀王被皇帝封到益州来,更是意味着皇帝已经早早放弃他。

    先帝曾私下对皇帝说,可把难以控制的兄弟封到蜀地,“地既僻小易制。若不能事汝,亦易取耳”,可见这个地方在皇帝心目中是个什么存在了。

    蜀王封了王,属于亲王的八百户食邑却迟迟不封赏,帝心可见一斑!

    弘农杨氏痴心妄想,觉得太子和皇帝一样难以掌控,且有意扶持寒门、打压氏族门阀……杨氏拉拢萧氏和崔氏,想扶持一位亲近氏族、可以掌控的皇子。

    他们选中的是吴王,因为吴王是庶长子,且更有人君之相。

    但同时也在观察蜀王,因为蜀王鲁莽轻率,比吴王好控制。

    萧凌心中暗骂,“做梦呢!皇帝英明神武,早就看穿了一切!”

    他敢保证,益州这里一定有皇帝的耳目,蜀王做了什么,皇帝都会知道得一清二楚!

    萧凌来到成都县衙,里面一片忙乱,下人进进出出收拾行李。

    傅夫人把他请了进去:“多谢萧令君前来探望,我家郎君已经决定即时挂印辞官了。”

    寒门子弟要出仕,比世家门阀难多了。

    傅实走到今天,当上县令不容易。

    但读书人不应有傲气,却要有傲骨,总不能平白无故让人打一顿。

    “何至于此?”萧凌劝道,“总要把伤养好,再向朝廷上折子。”

    傅夫人苦笑:“令君进去看看就知道了。”

    萧凌心中一沉,走进傅实的房里,就闻见一股药味。

    看到萧凌进来,傅实要撑着起来见礼,挣扎之下,盖着的被子滑落,露出后背青青紫紫的鞭痕。

    这样的伤,幸好是秋冬,若是夏日,恐怕能要人命。

    萧凌咬紧牙关,蜀王!别说是表弟,就是亲弟,他也不能忍了!

章节目录

一品寒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山的那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65章 县令的愤怒-一品寒士小说免费阅读,一品寒士,十月阅读并收藏一品寒士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