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六郎担心的,是蜀王把七郎片成肉片,像食生鱼片那样吃。

    寒食节不能生火,蜀王确实在吃生鱼片。

    生鱼片被称为“鱼脍”,《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礼记》“凡脍,春用葱,秋用芥。”

    《礼记》告诉我们,吃生鱼片,春天蘸葱酱,秋天蘸芥末酱。

    都说东瀛人喜食生鱼片,其实是学我朝的。

    此时的人吃的生鱼片多为淡水鱼,本来最受欢迎的是鲤鱼,《诗经》“饮御诸友,炰鳖脍鲤。”炰鳖是蒸熟的甲鱼,脍鲤就是鲤鱼片了。

    但本朝国姓为李,按律是不能吃鲤鱼的。

    普通百姓吃了,民不举官不究,谁也不会去举报邻居吃鲤鱼,毕竟自家也吃了~~

    蜀王其实也偷偷吃过,但觉得也就那样吧,不如脍鲈鱼。

    食案上摆着晶莹剔透、细白如雪的脍鲈鱼并其他凉菜,蜀王和王妃优雅地品味,脸上都有些喜意。

    赵全说他们明年会有好消息,姑且信之!

    蜀王如今的处境并不好,食邑的事迟迟不落实,还接连被皇帝申饬,罢免益州都督、王府长史换了一个整天唠唠叨叨劝诫他的。

    想把杨道整赶走,谁知这厮转头和萧凌勾结,接任华阳县令……

    总而言之,事事不顺心。

    现在,他迫切需要一个儿子。一来喜得皇孙,皇帝能对他宽容些;二来需要加强和杨氏的关系,借用士族的力量……

    用了晚食,又喝了一盏加了姜葱肉蔻的煎茶,蜀王微笑:“赵全虽年幼,到底是慈惠禅师的弟子,或许从禅师口中知道什么。太子和萧凌都赏识他,想必有些能耐,他既一口断定明年有好消息,我们且拭目以待了。”

    要是不准,哼哼。

    杨王妃点头:“我看那小孩儿,倒颇有几分狡黠可爱。我们的儿子,也该是个聪慧可人的。”

    说着,面带期待地摸了摸小腹,似乎孩儿已在她腹中。

    “去岁吴王也被申饬,免去安州都督、削减三百户。但前不久,陛下又任命了吴王为安州都督,还写了一封《诫子书》予吴王。真是‘爱之深,为之计深远’。”杨王妃羡慕地说。

    蜀王皱了皱眉:“三哥比我能忍、会装。”

    到底同母所出,他不想说三哥吴王的不是。

    但吴王同样是他的竞争对手,暗地里还争杨氏的支持,所以蜀王也难对吴王有太深厚的手足之情。

    “殿下,我们且忍一忍。”杨王妃抚着小腹,目光沉了沉:“魏王恃宠而骄,与太子斗得水火不容。蚌鹤相争,渔翁得利。我父亲来信,我们且隔岸观火,若时机得宜,再适时地添一把火。”

    吴王、蜀王身兼两朝帝皇血脉,是优势也是劣势,正常来说是没有机会继位的。

    除非……皇帝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首先要清除的拦路虎,就是皇后亲生的三子。

    蜀王笑道:“可巧了。我们什么都还没做,老大和老四就斗得你死我活。也不知中宫那位会不会气死,哈哈~~”

    要是皇后被气死,就有好戏看了,哈哈~~

    杨王妃也抿嘴微笑,殿内都是他们夫妻的心腹,两人幸灾乐祸,没有顾忌。

    赵家兄弟也在用晚食,他们受了惊吓,更觉得饿了。

    酥油泡螺不经放,兄弟三个分着吃了。石头舅舅说他年纪大,不爱吃甜食,没有吃。

    第二天是清明节,杂货铺关了门,周小石和赵家兄弟都要回家祭祖。

    终于回到家,七郎一进院子,凶萌的熊大就扑过来。

    这黑白团子力气越来越大了,几乎要把人扑倒。

    七郎在熊大的怀里蹭了蹭,嘀咕:“为了给你出气,我差点小命都没了。”

    这一回的灾祸,归根结底是他在太子面前告蜀王的状。

    当时他只想着趁机为自己和熊大出口气,又觉得跟着太子的人不会往外说,就大咧咧地告状了。

    可天下无不透风的墙,事情到底还是传到了蜀王耳朵里。

    如果没有慈惠禅师做靠山,说不定蜀王真会打死他泄愤。

    虽然皇帝恩赏他入读国子监,但他最后去不了,皇帝多半也不会过问。

    几年时间……只要没有人提起,皇帝哪里还会记得他这个人。

    这一回险之又险,差一点就要留在王府伺候王爷了。

    家里人还没问他们怎么今天才回来,大嗓门的赵六郎已经开始哭诉了:“爹,娘啊!呜呜~我们差点就回不来见你们啦!”

    正在编簸箕的赵老汉手一抖,差点被竹篾割伤了手。

    抬头一看,三郎、六郎、七郎齐齐整整的,还提着一篮子吃的,赵棋已经冲上去拿寒具吃了……瞪眼睛骂道:“今天清明,就等你们一起扫墓呢。你哭嚎啥子?要哭上山了再哭!”

    周氏和几个儿媳妇准备着祭祀用的果子、点心,忙问:“出了什么事?”

    赵六郎还要哭诉,七郎已经笑道:“六哥就是胆小!昨天就是王爷找我算命,还请我喝茶了,没有什么大事。”

    娘身体不好,可不禁吓啊!

    赵三郎也瞪了六郎一眼,补充:“文殊院的住持也去了,还用马车送我们回杂货行。我们带回了寒具、枣糕,都是文殊院给的。”

    兄弟俩春秋笔法的,想把事情掩盖过去。

    但周氏已经察觉出不对了……儿子们都是她生的,尾巴翘一翘,都知道他们想放屁还是拉屎。

    她放下手里的点心,走过来搂着七郎说:“幺儿进了蜀王府?王爷要算命,寻你小娃娃做什么?他……没打你?”

    “没打!娘,我好着呢!”七郎挺了挺胸脯,骄傲地说:“他找我算孩子!”

    旁边的张氏妯娌顿时松了口气,算孩子就不怕了,全益州没有比她们家幺弟算得更准的了。

    二嫂孙氏笑道:“幺弟说二郎儿孙满堂,我这就又生了个儿子。”

    三嫂林氏说:“我家阿礼就是幺弟说出来的。”

    四嫂胡英子乐呵呵:“我的闺女好,长得像阿贵。”

    嫂子们对七郎信心十足、盲目乐观;周氏和赵老汉忧心忡忡,他们年纪大,见得多,胆子就小了。

    周氏拉着七郎说:“罗先生带孙女回乡祭祖了,要过几日才回来。你等他回来了,问一问怎么处置再进城,先在家里躲着。”

    七郎摇头:“我要躲起来,倒显得我心虚。反正准不准明年才验证,现在还不必躲。再说府学只放五日假,我不能逃学。”

    “你这孩子……”周氏又着急又害怕。

    七郎笑嘻嘻地转移话题:“娘,我得进城盯着石头舅舅呢,催着他找个舅母回来。”

    他满不在乎的样子,让周氏的心安定了一些,连声念着“祖宗保佑”、“阿弥陀佛”、“无量天尊”……

    家里人带着祭品、扛着锄头铁锹上山扫墓,路上遇到族人,又聚在一起走,队伍渐渐壮大,热热闹闹的。

章节目录

一品寒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山的那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81章 寒食脍鲈鱼-一品寒士十月阅读,一品寒士,十月阅读并收藏一品寒士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