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安东州辖区很大,包括了后世大连的一部分。

    七郎选择扩建新港的地方,就是位于辽东半岛南部的大连港!

    “此地虽距离治所丹东城较远,但位置险要,可为海上门户。且金沙环抱,冬无严寒,不影响船舶航行及靠泊,实乃北地良港!”

    迎着徐徐海风,七郎眺望着大海,高声大赞。

    卢照邻也说:“北接三韩,南望山东,可为南北海路之咽喉。”

    属官们都称赞七郎的选址,这里确实比东港更优越。

    随行的还有辽东的各大商贾,他们跟着称赞,却有些不明所以……

    官府要修海港,征发徭役就是,把他们请来做什么?

    这些商贾大多是北地汉人,历来走中原和辽东的贸易线,能走关外贸易的,大多有门路有胆色,正是“富贵险中求”。

    有心思活络的,隐约明白了什么。

    七郎笑道:“不瞒诸位,本府打算在这大连商港建设五个码头,邀请商贾投标建设其中两个。出资者可拥有码头的属权,只运输你们的货物。”

    商贾们一阵哗然,他们陪着这个年方弱冠的太守到这里来吹海风,当然是想获得利益。

    可官府指着一片野港,就让他们出资建码头?

    “不知使君想如何卖?”卢家商行的人率先问。

    七郎笑道:“按年卖,或者可以理解为长租。”

    众商贾交头接耳一番,问道:“其余的码头,是官府的,我们岂敢跟官府竞争?”

    七郎说:“你们可以买下其他码头物资垄断权,即其他码头不得贩卖某类货物。但是,盐、铁、粮不在垄断范围内。”

    其他可以让商人垄断经营,这三样必须掌握在官府手中!

    “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好一个垄断,我们卢家愿意出资!”卢氏商行爽快响应。

    卢氏在北地是很有威望的,其他人见状,也有响应的,又问价钱。

    七郎摇头笑道:“本府不通商贾之道,其中细节,由太守府属官和你们详谈吧!”

    商贾们都腹诽,能将码头按年卖,还提出货物垄断权,还说自己不通商贾!

    卢氏商行顺势恭维:“使君事务繁忙,且买卖码头不过是蝇头小利,将来收税,才是大事。”

    如今南方的重要商港,海贸之利甚至超过陆路!

    谁知七郎摇头道:“大连商港,除盐、铁、粮外,其余进出货物一律不收税。”

    租售码头的事,七郎事先跟属官们商量好。

    但不收税的事可没说!

    市舶使周崇礼第一个反对:“使君!此事不妥!”

    朝廷的互市关税,哪能轻易说不收?好歹得先征得朝廷同意啊!

    七郎朝长安方向拱一拱手,说道:“若是大连商港能吸引天下商船到此停泊,此地必成为一个繁华大城。以此产生的利益,抵税金也轻而易举。”

    周崇礼松了口气,只要交给朝廷的“税金”不少就好,不管是以何名目收上来的。

    其他人看七郎的目光都有些新奇。

    要知道,各地官府都擅长收税。尤其是边关之地,恨不得雁过拔毛,把商贾搜刮个干净。

    一些胡商为了逃税,甚至有将贵重精细商品,缝在牲畜体内的!

    一个北地商贾看着七郎:“使君一言九鼎,来日我贩卖皮货、人参,您可不能抽税啊!”

    “只要是通过大连港海运,就不抽!”七郎保证。

    这么一来,有意投资建设商港的人就更多了,这商港建好,对他们都有好处啊!

    卢氏商行的人突然指着一片海边荒地说:“使君,我家想买那片荒地,不知官府可卖?”

    七郎听卢家一开口就要购买港口附近的地,不由得暗赞,这些历经几百年的士族,果然很有眼光!

    没错!

    建一个免税港,肯定可以带来当地各产业繁荣。

    卢家看中的那片荒地,将来就是建栈酒肆,也能大赚一笔。

    其他人陆续反应过来,营口盐场的高场主也说:“使君,我家也想要。”

    七郎微微一笑:“那些地,官府已经有了规划,只租不卖。若是诸位有意,可以出资修建仓库、房屋,但盈利需和官府五五分成。”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七郎一开口,众商贾们就知道,赵太守把一切都算计得明明白白。

    但是,这五五分成也太黑心了吧?

    官府出一片地,让他们出资建设……最后稳赚不赔?

    黑心,太黑心了!

    就连做托的卢家都说:“此事,吾等须回去好好商议。”

    七郎点头:“应当的。无论是出资建码头,还是修仓库,都不是小事。”

    他六岁就会合伙做买卖了,是天明村首富,这些人的小心思能瞒得过他?

    这世上若论经商,恐怕也只有月明可以跟他比一比!

    青年太守,尾巴又翘了起来~~

    见七郎不强制,卢家连忙赞道:“太守真乃当世管子。我生平很少佩服人,太守是第二个。”

    七郎疑惑地问:“那第一个是谁?”

    卢家道:“是萧都督。”

    七郎一怔,随即哈哈大笑,不管怎么说,他和萧大哥齐名啦!

    渤海之滨,回荡着七郎的笑声,也有一些属官沉默不语。

    回到丹东后,崔明等人说:“使君,免税一事,得先汇报给朝廷,否则绝不可专断。即使您能不少‘税钱’,此事传出去也不好。”

    “正所谓‘士农工商’,商贾地位最低。若是不事生产的商贾免税,务农务工的人却要收税,百姓如何能服?”

    七郎皱眉,真的是他想得不够严谨吗?

    这件事,还真的得慎重考虑。

    沉默了好一会儿,七郎说道:“你们顾虑得有理,但建设中立港事关辽东的发展,我想朝廷也能理解这其中的战略意义。”

    辽东不比别的沿海区域,收复还没多久。

    对朝廷来说,能从辽东收多少税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融合各民族、长治久安。

    “这样……以后每年以大连商港的名义,捐出一笔钱补贴服徭役的百姓如何?百姓苦于服徭役,但有钱领就不一样了。”

    “我们告诉百姓,这是商人出的钱,因此官府免了商人的税。”

    崔明苦笑,实在不明白赵太守为何对免税如此执着。

    但一地太守,对地方的治理和发展,是有比较大的决定权的。

    他只能说:“使君,您要不要先征求萧都督的意见呢?”

    七郎笑道:“你们说得对,当然要征求萧都督的同意。”

    到时候就算有不妥的地方,也有萧凌给他顶着。

    算一算日子,萧凌也要来给他主持加冠礼了,正好说这个事。

    唉,七郎其实一点也不想过这个生日……成年之后,就一年比一年老了!

章节目录

一品寒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山的那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529章 当世管子-上品寒士男主,一品寒士,十月阅读并收藏一品寒士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