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其实一直关注着七郎的行程,得知七郎回京,却没有第一时间召见。

    皇帝已经不着急了。

    他年轻的时候,佛也不信,道也不信,只信自己。

    后来……他也曾为了妻子、儿女寄希望于佛道,可最终还是无补于事。

    天命?他比谁都知道天命。

    但赵全,跟其他人是不一样的。

    侯君集去世前,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老侯来跟他道别。

    “臣险些一念之差,辜负了君臣之义,幸得赵全点拨,才迷途知返。如今臣要先走一步,请陛下保重。”

    茫茫白雾中,侯君集的身影渐渐消失。

    皇帝醒来,梦却越发清晰,又想起曾经梦见过阎王。

    一而再再而三,赵全真有神通?是他的续命贤臣?

    抱着一丝的希望,皇帝希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全能守护在侧。

    听人说赵全回京后四处送鱼干,皇帝也觉得好笑……

    “他在辽东这几年,什么都没攒,光攒鱼干了?还是说辽东的鱼干卖不出去,都被他买了?”

    虽然好笑,也觉得七郎人缘好。

    这日日送礼、四处走亲访友,竟比皇帝还忙。

    眼见七郎终于走完了人情,皇帝才不紧不慢地召见。

    七郎:……终于来了。

    他换了官服,跟家人道别:“我进宫面圣,可能会晚一点才回来,不用等我吃饭。”

    赵老汉和周氏都不担心,乐呵呵地说:“好!我们留你爱吃的猪头肉!”

    两老一人抱着喜儿,一人抱着正儿,心满意足。

    董月明看了七郎一眼:“你谨慎些。”

    七郎点点头,正了正衣冠,带着随从出门。

    安邑坊距离皇城不远,没过多久,便看到了巍峨的宫墙。

    这么巍峨的宫墙,将来的某一日,也会被乱兵攻破。

    可见这世上牢不可破的不是高山城墙,而是人心。

    皇帝在太极殿单独召见七郎。

    七郎躬身小步急趋进殿,一丝不苟地大礼朝拜。

    “赐座。”

    “谢陛下。”

    皇帝的目光紧紧盯着七郎,七郎从容不迫……大唐第一美男子,走到哪都是万众瞩目。

    “卿去辽东赴任数年,励精图治。去岁辽东送税粮进京,开边州都督交税之先河;灭百济、会盟各族,安定边疆……卿之功劳,朕都看在眼里。在这殿中,赏功罚过,任用贤才乃朕之所望。你说一说,想要什么奖赏。”

    七郎:……咦?不是述职?直接就要赏他?

    上司要论功行赏,下属必须先谦虚。

    七郎朗声说:“臣奉圣命出任边官,唯有兢兢业业,唯恐辜负圣恩。幸有苍天庇佑、陛下威望、同僚同心戮力,做出了一点微末的成绩,实在不敢居功!”

    “无论是灭百济,还是招抚各族,都仰仗陛下的威名,倚赖我大唐的威势。这不是我个人的能力,如何敢要奖赏!”

    他的话发自肺腑。

    没有强大的国家做靠山,光靠他自己,无法做这么多事。

    谁不喜欢谦虚的臣子呢?

    何况七郎的话,正说到了皇帝骄傲之处……威加海内!

    皇帝满意地笑道:“果真不要奖赏?”

    七郎微微抬头,一幅仰慕期待得神情:“陛下若要赏臣……臣厚颜,请陛下赏臣一幅字。此前陛下赐臣的字,臣挂在长安城的家中。辽东同僚们知道了,都很想瞻仰。臣若是多一幅字,就可以随身带着了。”

    皇帝笑道:“好!朕就赐你一幅字。”

    皇帝向来以自己的书法自得。听七郎请求赐字,顿时有种“你真识货”的感觉。

    七郎欢喜得眉毛都翘起来:“谢陛下!”

    他也不过多的夸皇帝的字好……那样太刻意了。但他喜不自禁的样子,就是最好的夸赞。

    皇帝笑意又深了几分,沉吟了一会儿,挥笔而就“辅国安民”四字,赐给七郎。

    这四个字,真是价值万金。

    皇帝经历过一次死劫,渐渐看淡生死,开始为太子继位铺路……这四个字,意味着七郎是辅佐新帝的重臣。

    内侍将字捧过来。

    七郎接过的瞬间,像接到重物一般,向后退了两步……郑重地说:“臣谢陛下重恩!”

    皇帝微微颔首:“你明白朕的意思就好。”

    等七郎再次谢恩入座,皇帝才问:“你跟玄婴关系好,可知他现在到了哪里?”

    语气中,有浓浓的关心和担忧……就怕那不省心的弟弟喂了海鱼。

    七郎答道:“臣在辽东见到太史令,才知滕王出海。茫茫大海,却不知滕王到了何处。”

    皇帝叹道:“玄婴留了一封信,说要为朕寻长生药。你觉得,世间果然有长生药吗?”

    七郎觉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若说有,是撒谎;若说没有,是打破皇帝的希望。

    他谨慎地说:“臣未见过长生药,不敢妄言有无。但臣途经营州时,跟孙神医的徒弟唐休璟讨论过养生长寿之事,他告诉臣……”

    将唐璿那套先天、后天的理论说了一遍。

    皇帝微笑:“孙神医也这么说。”

    ……都隐晦地告诉他,若是不再为国事操心,安心休养,或许可以更长寿。

    可当皇帝的人,不可一日不操心,也不可一日放下权柄。

    “慈惠禅师去了益州,你此次进京,却见不到他。”皇帝似无意地说。

    七郎一脸遗憾:“我也很想师父,若有空回益州,去拜见他老人家。”

    ……虽然收了陛下的赏赐,但师父不回京,我也莫得办法啊!

    皇帝深深地看着七郎,不再追问“长生”,而是问辽东的情况。

    七郎松了一口气……这才是述职嘛!

    要牢牢记住,他是辽东都督,不是神棍!

    他从民政、军务、文教、治安等方面,一一讲了辽东的情况。

    其实辽东的繁华程度,和内地大州府是不能比的。

    但辽东才收复几年?

    又是苦寒之地、民族情况复杂,能有现在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七郎平铺直述,没有煽情和夸张,又把功劳分给下属……

    卢照邻、狄仁杰、周崇礼、李思文……甚至高安胜都被他夸了又夸。

    但是,能识人善用、人尽其才,何尝不是一种才能呢?

    皇帝默默听完,赞道:“你很不错。”

    七郎诚恳地说:“臣年轻,总怕自己没经验,所以必须多听取同僚的意见。”

    皇帝心道,这话应该让太子也听一听。

    这一年来,他有意让太子接手朝政,可隐约察觉,太子对老臣不那么认同。

    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太子将来若不肯用老臣,君臣争权,朝廷必有动荡。

    ……皇帝操不完的心,身体哪里会好?

    君臣相谈甚欢,皇帝还赐七郎一起用饭,从始至终没逼七郎续命长生。

    七郎既松了一口气,又感到胸口发闷,仿佛千钧巨石压在心头。

    无论地位多高,对天下有多重要,生老病死终归还是会来到眼前。

    七郎带着字离开太极殿时,皇帝微微一笑……赵全多谨慎的人,最后却流露出悲伤的神色,仿佛比自己更看不开。

    这就是,赤子之心吧!

章节目录

一品寒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山的那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682章 爱卿辅国安民-上品寒士百度百科,一品寒士,十月阅读并收藏一品寒士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