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郎离开京城,不少人暗暗松了一口气。

    比如既会察言观色、又文采好会说话的李义府,总觉得七郎把他的路都给走了,姿势还比他漂亮~~

    “陛下若说信重赵全,却又把人打发回随时狼烟再起的苦寒之地,真是耐人寻味。”

    这些背地里的议论,七郎也隐约知道,但并不在意。

    来日方长,就算人不在长安,他也有把握皇帝不会忘记他。

    此时暂离风暴中心,未必是坏事。

    新帝改元后册封王皇后,接着加恩王家。

    王皇后的父亲王仁佑原本只是县令,赐“特进”,见礼如宰相;

    王皇后的舅舅柳奭升中书侍郎,兼兵部侍郎。

    太原王氏本身门庭显赫,皇帝一再加封,意在扶持王氏外戚制衡老臣、关陇集团。

    人不要怕被利用,最可怕的是没有利用价值……就只能被废弃了。

    到目前为止,皇帝还有利用王氏的心。

    王氏一族若是足够清醒,这时候就应该紧紧站在皇帝这一边。

    可是七郎知道,若按历史进程,太原王氏会倒向长孙无极,王皇后也站在对方立场“直言劝谏”……

    皇帝被反插一刀,既失望又愤怒。

    七郎将心比心,假如周大舅处处辖制自己,媳妇却帮着对方,天天一幅“我为你好”的面孔,劝自己听大舅的话……

    啧,还是换个媳妇好了。

    那么这一次,王氏的选择会不会不一样?

    赵家跟王家来往较多的,是赵四郎。

    文成公主的母亲姓王,赵四郎是公主府属官,一来二去跟王家有了来往。

    在驿馆休息时,七郎问易二郎:“过年的时候,我四哥带你去王家,有没有特别的事?你没瞎给人算命吧?”

    这话易二郎就不爱听了。

    他好歹也是安东有名的神算,也就遇到赵都督才失灵,怎么就是“瞎算”?

    易二郎略为自得地说:“没有算命,就是小露一手,帮王家寻到了丢失的物品,雕虫小技而已。”

    当时王家郎君听说易二郎曾是安市城主座上宾,起了兴致,正好近日丢失了一个心爱的扇坠,请易二郎算一算失物何在。

    “我问了问他丢失物品的时辰,再看了王郎君的手相运势,算得失物在茅房……果然找到了。”

    这种事属于宴席的助兴,不算特别。因七郎忙碌,赵四郎回来也没说。

    七郎好奇地问:“这也能算?你是怎么算的?”

    “自然是排时辰神位,算王郎君近期的运势。”易二郎神神叨叨地讲解了一番,反问:“若是赵都督,您会怎么算?”

    七郎:……我抽签的。

    “我不擅长寻失物,这方面你比我强。”七郎赞了一句,又试探:“那你可看出王家的运势?”

    易二郎小声说:“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恐不能持久。”

    七郎看着他:“话不能乱说。”

    易二郎笑道:“都督放心,我又不傻。那枚扇坠在茅房中找到,王郎君不要了,随手赏给我。是一块上好的蓝田玉,我献给您。”

    七郎摆手:“你自己留着。”

    连神棍易二郎都这么说,看来王家的运道真是天注定。

    王皇后已经有了嫡子,若真的废后,牵连甚大……

    有那么一瞬间,七郎想提醒王家正确站队,随即就否决了。

    一来,他跟太原王氏没什么交情,忌讳交浅言深;

    二来,绵延数百年的太原王氏又不傻,看不透皇帝和长孙无极争权吗?

    看透了,还选择长孙无极这一边,那就是作了决断!

    恐怕他们也没想到,年轻、仁厚的皇帝,能斗赢老臣,能对亲舅舅都能下狠手!

    “愿赌服输,这就是命。”七郎叹息了一句。

    朝中局势如此复杂,他还是抽身在外的好。

    萧大哥避无可避,但是不要紧,有他送的三个锦囊,想必有惊无险。

    七郎这一路走得不急,但也在初秋抵达了辽东。

    他离开的时候,许多人担心他此去长安再不回头,不知流了多少泪。

    没想到,他又回来了!

    朝廷的丧报和邸报,更早地送来了。

    得知天可汗驾崩,各族百姓纷纷号哭,就连天气都变得阴沉,雪下了一整个冬天。

    接着是新帝登基、封赏百官的邸报,辽东众人最关心的,就是关于赵都督的加封。

    赵都督加了官,但还是辽东都督,还要回来!

    这可真是……令人喜极而泣!

    高安胜出城相迎,抹着眼泪说:“都督,您回来了!朝廷的丧报传来,天地悲恸。我虽是降臣,也时刻不敢忘先帝恩德,听到丧报,痛彻心扉、呜呼哀哉……”

    七郎:“别哭了。你们一哭,我也忍不住。”

    大唐灭了你的国,确实是“呜呼哀哉”,此时表演伤心,就太假了。

    但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七郎的眼泪,也跟下雨一样滴滴答答……一时之间,城门又是一片哭声。

    众人抹着眼泪、悲痛叹息,相互搀扶着回了城。

    到了都督官宅前,七郎对众人说:“我先回家沐浴休息,明日再去前衙议事。思文,我帮你捎带了家书,你随我来。”

    李思文应是。

    其他人体谅赵都督舟车劳顿,纷纷识趣的告辞。

    虽然有很多事等着赵都督决断,但也不差这一天半日。

    七郎带着车马行李浩浩荡荡地进了家门,自有管事、随从安排行李、收拾整理屋子……

    他在前厅坐下,找出一个匣子:“这是令尊、令兄的家书,有给你的,也有给敬业贤侄的。”

    “敬业如今何在?”

    李思文连连道谢,答道:“今年夏日,我让他随管大出海,学习水师战法。如今跟船去了熊津江,还未回来。”

    七郎笑道:“年轻人就该多受些磨炼……令尊两次加封,升同中书门下三品,可喜可贺!”

    李思文平静地说:“多谢都督。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李家上下唯肝脑涂地以报圣恩。”

    ……老爹又不是没当过宰相,还不是说贬就贬?

    皇帝都是负心汉,喜欢的时候喊“爱卿”,不喜欢了说翻脸就翻脸。

    李家人都看透了。

    李思文腹诽着,但不敢说……转而恭喜七郎加封散骑常侍,套了几句才带着家书告辞。

    七郎回到后院,看随从仆妇四处忙碌,似乎很热闹,可他却觉得空虚寂寞冷。

    老婆孩子都不在,其他人都是工具人,以后的漫漫长夜要如何度过?

    闲着也是闲着,把贺鲁、枯莫离喊过来泡温泉?

章节目录

一品寒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山的那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697章 赵都督又回来了-上品寒士讲什么,一品寒士,十月阅读并收藏一品寒士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