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在昭陵前自尽的消息瞬间传遍朝野。

    长孙无极暗暗示意压一压弹劾奏折……把滕王搞死有什么意思?

    瞧瞧,滕王在朝中根本没什么力量,一个个逮到机会都把他往死里踩。

    也就是说,滕王对他没有任何威胁。

    ……要搞也是搞吴王、荆王这些宗室中声望最隆的!

    长孙无极已经在谋划着,削弱宗室的力量、独揽大权!

    滕王从剧痛中醒过来,发现有人坐在他旁边,恍惚中仿佛看到年轻时的先帝,呢喃:“二哥,你来看我。”

    再定一定神,发现是九侄子,挣扎着要起来行礼。

    皇帝淡淡地说:“躺着吧!”

    滕王顺势躺下:“谢陛下。”

    ……他是真的不想起来。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得知你出海,父皇担心了好些天睡不着。你好不容易回来,就在他陵前自尽,是令他伤心。”

    滕王眼泪涌出来:“我对不起皇兄!我没寻到仙药,还不能陪他到最后。”

    皇帝叹道:“这件事本来就荒唐!皇叔,你在海上经历了什么?陪你出海的那些人,都要问罪。”

    滕王连忙辩解:“不关侍卫的事,是我逼着他们!这一次海上遇到风浪,我差一点喂了鱼,多亏他们奋不顾身救我!”

    滕王将此行的经过说了一遍。

    他的运气似乎在前面二十多年用光了。

    以前到渤海湾捕鱼、海钓,从来没出过意外。

    这一次到了外洋,却遇到滔天风浪,在船沉的那刻,他真的以为自己要死了。

    “侍卫们将我救到一艘小船上,漂流到了一个海岛,上面也有人,只是语言不通。我长得又好,被他们逼作女婿。”

    “我怎么能在蛮夷小岛留下尊贵的皇室血脉?自然抵死不从……”

    滕王说着自己的悲惨遭遇,听得皇帝嘴角抽搐……这叫什么事?桃花劫?

    “幸而有赵全给我的海图,我跟侍卫琢磨着海岛的方位,大约距离倭国不远。我们冒险乘小船往倭国,终于找到李德謇派往挖矿的人,在他们帮助下回山东。”

    他说得简单,但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否则,也不会耽搁这几年。

    皇帝又细细问了海上诸岛,得知并没有什么“瀛洲”、“蓬莱仙岛”,也没什么仙药,微微有些失望。

    “萧凌替你求情,说你出海是为父皇寻仙药,虽不合礼法,但情有可原。”皇帝说着,话锋一转:“但朝中弹劾你的奏折不少,朕要给众人一个交代。”

    滕王低着头:“任凭陛下处置。”

    ……呜呜~~皇兄若是在,肯定舍不得罚他~~

    皇帝说:“有人提议,为防止你再次擅自出海,把你贬到别的地方……江南西道洪都府,地方还算不错。”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虽是贬谪,比涪陵郡王还是好多了。

    但滕王立刻说:“不行!我不能离开山东!陛下,我还在晒盐、卖盐呢,那些山东士族就想把我赶走,陛下不能如他们的意!”

    皇帝头疼的事就在这里。

    滕王跟赵全合作试行食盐官卖,和辽东营口小盐场相比,山东才是重点。

    这一次针对滕王的弹劾,背后就有山东士族的手笔。

    如果没有这件事,他顺水推舟把滕王贬去洪都府,管他在那里盖楼也好、饮宴也好。

    可是,官盐重利已渐渐展现,这是与山东士族的博弈……皇室不能认输。

    想了一会儿,皇帝说:“不想去洪都府?也不能不罚,要不然……等你的伤好了,再杖责三十?”

    语气中,却有了少年相交的叔侄情谊。

    滕王瞪大眼睛,半晌说:“打吧!”

    皇帝看他一幅豁出去的样子,无奈地说:“皇叔好好养伤吧!不要再自寻短见,凡事想一想你的母亲和妻儿!”

    滕王哽咽:“我当时难受糊涂了。就是为了皇兄,我也要留着这条命。”

    叔侄俩回忆了一会先帝,一起抹着眼泪,地位改变带来的隔阂,似乎消散了很多。

    皇帝都亲自探望滕王,弹劾的人一时偃旗息鼓。

    赵家众人观望着,终于松了一口气。

    “滕王应对得极好。”董月明赞了一句。

    赵六郎惊讶:“弟妹的意思是,滕王假装自尽?街坊都说,滕王跟先帝兄弟情深,催人泪下。”

    “这么感人的兄弟情,连弹劾他的人都感到羞愧。”

    董月明笑道:“或许不是假装,但他这么一来,有惊无险躲过一劫。”

    这也是滕王的能耐!

    不久之后,滕王的伤好了,皇帝故作恼怒,要当廷杖责三十。

    萧凌劝阻:“滕王重伤初愈,若再杖责,恐诱发旧伤。”

    长孙无极也说:“让他闭门思过罢了。”

    ……打不打滕王无关大局,不如顺皇帝一次。

    众人都如此说,皇帝从善如流,罚滕王闭门思过、再择期返回山东。

    滕王回朝,注定给京中的局势增添几分变数。

    董月明却要启程去辽东了。

    因不知辽东局势如何,她决定把两个孩子留在长安。

    “爹、娘,喜儿和正儿就拜托你们照顾。”董月明诚挚地说。

    赵老汉和周氏原本想回天明村,接收了这两个小孙孙,又只能留下。

    两个老人搂着小孙孙,爽朗地说:“你放心,我们最会带小娃娃了!你去到辽东,跟七郎再多生几个娃娃,也送回来给我们带!”

    董月明:……压力好大。

    她又到董家辞别。

    董夫人摸着女儿的头,叹道:“夫妻分离太久是不好,女婿是年轻人,血气方刚。昊儿都带着阿宁一起上任呢,也不知有孕了没?”

    董昊去年选了越州诸暨县令,带着武宁一起上任。

    此时书信传递慢,纵使有孕,家里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

    董月明说:“娘别担心,子女缘分是天定,该来的总会来。”

    “唉!他们不生多几个孩子,我如何对得起你父亲。”董夫人叹息了一句,“但武家一时半会儿是不好得罪的。”

    犹豫了一瞬,董夫人压低声音说:“我隐约听说,武二娘子蓄头发……”

    一个尼姑,蓄头发自然是要还俗。

    可那是先帝的妃嫔,还俗了还能嫁人吗?

    董月明觉得心口直跳,握着母亲的手:“娘,咱们家和武家虽是亲戚,但绝不要过问这件事!我去了辽东,您要不就回天明村住一住?”

    董夫人见董月明郑重其事,笑道:“我儿别担心,娘知道轻重。这件事,我看有些尴尬,幸而你和阿全都不在长安。”

    尴尬人行尴尬事,谁掺和进去都不好。

    董月明惊疑不定:“娘?”

    董夫人微笑着,做了一个“嘘”的手势。

    董月明明白了……她娘还是她娘!

    她都能想到的事,娘怎么会想不到!

章节目录

一品寒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山的那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710章 长安风云-一品寒士免费阅读,一品寒士,十月阅读并收藏一品寒士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