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逻些城耀武扬威的房俊还不知道,驻地西海,有一个大惊喜等着他。

    人生嘛,总是这样跌宕起伏。

    长安城。

    边疆的战事只有少数人关注,对大多数百姓来说,该嫁娶就嫁娶,该吃席就吃席。

    他们更关注过年吃什么,元宵的灯会,又是何等的热闹。

    天明村的乡亲们在老赵家过了一个年,接连吃了年酒、诰命酒,依依不舍地告别。

    长安虽好,不是他们的家。

    耽误了春耕,就影响一年的收成!

    这几个月来,已经把一辈子没吃过的东西都吃了,把一辈子没见过的世面也见了……

    还跟王爷、尚书同席吃过饭!

    贵人亲切得跟隔壁二狗子似的!

    值了~值了~

    赵家门口,众人都在话别。

    周大通把一筐筐、一箱箱的行李搬上马车,这些都是赵家送的礼物。

    见许多人围在赵老汉和周氏身边说话,他等了好一会儿,等亲戚们都说完,才走过去。

    在长安这些日子,外甥们对他很好。

    给他里里外外置办了新衣裳,还带着去香水行泡澡。

    把一辈子的福都享了。

    周大通扯了扯衣摆,期期艾艾地说:“我这就回去了。妹妹要保重,外甥们出息又孝顺,你有享不尽的福。”

    说着关心的话,却始终有些别扭。

    仿佛有一根无形的荆棘横在兄妹之间。

    周氏对周大通的感情很复杂,但她如今过得好,许多事就无须计较。

    她点点头:“我晓得。大哥也好好保重。清明节,给爹娘多烧些纸。”

    至于周大通的家事,她不插嘴。

    隔着几代,谁管得了谁?

    各自安好罢了。

    “哎!”周大通响亮地应了一声。

    他这个做大哥的没出息,但至少为周家延续了香火!

    赵家兄弟送亲戚们出城。

    赵大郎几家和周小石先不回乡,要等四郎和五郎的消息。

    总要听到四郎和五郎平安才放心!

    周小石跟赵老汉、周氏目送车马离开,一起走回屋里。

    “亲戚们这一走,家里又冷清了。”赵老汉望着骤然清净的院子,颇不是滋味。

    要说长安啥都好,就是说得来的老头不多。

    在天明村,他往祠堂前的大树下一坐,能侃半天。

    他是五里三村最有威望的老头,连里正的爹都没他风光!

    周氏也勾起了思乡之情,絮絮叨叨:“他们说熊大老了,懒洋洋的不爱动。这牲畜跟人一样,不爱动就会生病。我得回去瞧一瞧。”

    赵老汉嘀咕:“那熊娃子从小就懒洋洋的。”

    也就是他家有钱养着,要是放到山林里,得饿死!

    几个老人回到后院,都念叨起家乡的种种事。

    赵盈托着腮在一旁听着,忽然说:“我读史书,刘太公作了太上皇,还总是闷闷不乐。汉高祖刘邦得知老父思念家乡,在长安东郊建了一个和家乡一模一样的村子,把家乡的百姓和牲畜都迁过来。”

    赵老汉听得咂舌:“那得多费事啊!我们可不能这么飘。”

    他只是华阳太侯,还不是太上皇呢!

    这事无论如何不能四舍五入。

    周氏乐呵呵地摸了摸盈盈圆嘟嘟的脸蛋,骄傲地说:“我们小盈盈懂得就是多!还读史书呢!”

    赵盈有些不好意思。

    她原来是不学史的,但跟李象定了亲,七婶说宗亲女眷必须读史。

    以史为鉴,才不会犯大错。

    胡英子和几个嫂子忙着收拾人住过的屋子,不用的摆设收起来,被褥该洗的洗干净……

    听到院子里的说话声,她也浮起了骄傲的笑容。

    大哥胡屠户说,回了杏花村,胡家要杀一头大猪到祠堂敬告祖先……

    胡家外甥女要当王妃!

    谁说杀猪的造孽?

    这是超度牲畜,积下大德才有的造化!

    妯娌们带着仆妇边收拾边谈笑,花了小半日功夫,将三进的院子里里外外收拾整齐。

    又商议着要买什么花回来,春暖了满院子姹紫嫣红,才是侯府的气派。

    七郎和哥哥们一起送乡亲们出城,回到家里已是黄昏。

    周氏问:“怎么出去那么久?饿了吧?”

    七郎擦了擦额上的汗,喝了一大碗水,“乡亲们依依不舍,好多话要说,送出一程又一程。”

    “他们让我清明回乡祭祖,我琢磨着或许赶得及。”

    赵老汉和周氏正惦记着家乡,听到这话高兴的连连叫好!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幺儿这么出息,请乡亲们来还不够,要让祖宗也高兴高兴!

    正旦大朝会后,皇帝又给一些人升官加爵,吏部也下达了一批新的调令。

    其中,辽东司马李思文众望所归地升了辽东都督。

    七郎迁任“江南道黜陟使”。

    所谓“道”,在此时并不是行政区,而是监察区。

    江南道的辖境在长江之南,东临海、西抵蜀、南到岭、北至江。

    其所辖涵盖了后世浙、赣、湘,以及鄂、徽长江以南地区、川东南,黔东北的广袤地带。

    江南道黜陟使的治所在越州。

    后世有个官职“九省巡按”,和江南道黜陟使相似。

    但江南道黜陟使的权利更大,可以对辖地官员升迁、罢免,甚至先斩后奏!

    非德高望重及帝王心腹不能担任。

    皇帝早早就承诺过会让七郎担任这个职位,犁一犁阳奉阴违的江南士族乡豪。

    七郎得到任命并不意外。

    长孙无极得到消息先是一怔,很快明白,皇帝是想用赵全这把锋利的刀宰江东肥羊。

    在这个问题上,长孙无极没有意见。

    而一些没想明白的人,或是羡慕七郎得皇帝信重,或是怀疑这是明升暗降。

    毕竟,江南道黜陟使如今只是临时职务,皇帝随时可找个借口将其罢免。

    七郎:……皇帝要罢免谁还用找借口?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程假充足,他不赶着去越州赴任,可以先回益州一趟,再顺江而下。

    还能领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长江风光!

    正畅想着,目光落在盈盈身上,七郎拍了拍脑袋:“三月里,宗室要给盈盈下聘,我们不能一家人回乡。”

    “唉,我不能在长安拖到三月,下聘的大喜事,恐怕不能参与。”

    这多少有些遗憾,小猪崽是他看着出生的侄女儿。

    胡英子笑着说:“公务为重,七郎尽管去赴任!家里那么多人,下聘的事忙得过来!”

    赵老汉和周氏想到盈盈下聘,立刻把回乡的事抛到一边……

    显摆啥的,当然没有自家宝贝猪崽的人生大事重要!

    就是四郎那当爹的,到底能不能赶回来?

    人走了,一家人吃饭就只用三桌。

    男人一桌、女人一桌、小孩子一桌……人多就是没办法,老赵家的家常便饭都像吃席。

    小孩子们很快吃饱,凑过来问:“幺叔,盈盈说今年官府大办元宵节,戴面具看灯。我们要穿有趣的衣服、戴好玩的面具,你带我们去好不好?”

    在他们心中,幺叔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到时候,他们就是长安城最炫的崽!

    七郎一手抱着喜儿,一手抱着正儿,笑眯眯地说:“好,到时候我带你们去玩!”

    去了江南,又是一番血雨腥风。

    趁着一家人在一起,过一个喜庆而无忧无虑的元宵。

章节目录

一品寒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山的那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769章 江南道黜陟使-一品寒士小说免费阅读,一品寒士,十月阅读并收藏一品寒士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