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七郎的仕途走得很顺,一路享受雨露,这次终于感受到一道雷霆。

    真是要感谢长孙无极,感谢他全家。

    皇帝回到后宫,微笑跟武昭仪说:“赵全是慈惠禅师的弟子,素有神算之名,民间传闻,摸一摸他能延年益寿。”

    “有他的预言,朕这就下旨升你为宸妃,看那些人还怎么驳回!”

    宸妃不在正一品四妃之列,但“宸”为北极星所在,代指宫殿、帝位。

    皇帝此前试探性地提出过,被宰相们喷得灰头土脸。

    武昭仪含笑看着皇帝:“如此,我要感谢陛下,更要谢赵全了。”

    皇帝问:“你不怪他行事不谨?”

    武昭仪叹道:“以他的身份,如何能拒绝宰相之召?他实属无辜。有对弘儿的预言,算是将功补过。”

    皇帝轻哼:“他到底还是年轻。朕原看他把江南的事办得漂亮,想提他到中书省。如今……再看看吧!”

    以七郎如今的品级,入中书省当为中书侍郎,仅次于中书令,为副相。

    副相也是“相”,如此年轻的宰相,必然会令朝野津津乐道。

    七郎不知道,他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被长孙无极一句话给破坏了。

    长安这样的大城,每日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鲜事,令人目不暇接。

    关于赵郎的两道消息,却是令人摸不着头脑。

    “武昭仪为后会祸乱朝纲?又说李弘应出,王治天下?”

    “赵郎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武昭仪?”

    “‘祸乱朝纲’那句话不是他说的。滕王当时也在呢,都说就是欣赏字画!”

    市井之间议论纷纷:“赵国公府上传出来的,怎么还能假?太尉能信口开河?”

    “谁知道呢?咱又不能去找太尉对质!”

    别说找太尉,找赵郎都不行啊!

    这种话于理不合,连问都不该问。

    “不管这句话有没有,‘李弘应出,王治天下’想必是真的,古书上就有这句话。”

    “皇帝下旨立武昭仪为宸妃!”

    “那王皇后和嫡皇子怎么办?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李弘非嫡非长,除非……”

    除非什么?

    王家和柳家听到这样的传言,一口血梗在喉头,把赵全骂了个狗血淋头。

    说好的“正人君子”呢?挑拨别人夫妻父子之情,算什么君子?

    你一个外臣,谁当皇后、当太子关你什么事?

    “太尉鲁莽了,不该逼赵全下场啊!这倒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王家暗暗抱怨,又不敢说出来。

    长孙无极得知事态变化,脸色难看。

    他给赵全设局,何尝不是给赵郎机会?

    没想到赵郎拒绝了他!还顺势站在了武氏那一边!

    “看来我的手段还是太温和了。”长孙无极冷笑。

    驾驭臣下必须恩威并施,否则提拔再多的人也无用,旁人会敬他不会畏他。

    长孙无极还不是皇帝,不需要仁慈的名声。

    “敬”是随时可以变的,唯有‘畏’,刻到骨子里的畏惧,才无可改变!

    他要用藩王的鲜血铺路,让自己在朝堂上说一不二的地位无可动摇!

    七郎家大业大,为家人的安全,原本不打算插手“藩王谋反案”。

    被长孙无极坑了一把,他发现缩头都不行,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是你们逼我的!

    “吴郡张氏招认,支持陈硕真民乱者,正是以其为首的豪强;越王曾揭露吴郡顾氏谋反,被豪强含恨在心,指使贼匪陷害越王!”

    “所谓囚禁蛟龙以聚龙气,我亲自查证过,并无此事!”

    七郎说得斩钉截铁。

    涉及三位实权大藩王,不能有一点疏忽。

    大理寺卿做主审,长孙无极、萧凌及其他几位宰相监审。

    其中一位宰相冷着脸说:“赵全,你可知你今日说的每一句话,都将载入史册?”

    七郎肃容道:“吴郡张氏谋反案、陆氏、朱氏欺压良民案,都已由朝廷批复,证据确凿。下官是这几桩案子的负责人,岂敢有虚言?”

    “我只说我知道的、查实的,孰是孰非,青史自有分说!”

    好一张利口!

    长孙无极觉得自己被内涵了……赵全是说他会在青史留骂名吗?

    他是凌渊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对大唐的江山社稷有赫赫功劳!

    赵全这小子,立一点微末小功,就敢挑衅他?

    年轻人不懂事啊!

    面对一众宰相的质问,七郎面不改色,摆事实讲道理地为越王仗义执言,力证越王是为江东士族冤枉的。

    “越王平定江南民乱、清查乡豪谋反有功,朝廷若问罪他,岂非令亲者痛仇者快?”

    “此案必将载入史册,若有冤枉,后世之人又会如何说?”

    “诸位皆是先帝老臣,百年后又如何面对先帝?”

    ……陛下不好意思,我冤杀你两个儿子?

    七郎清朗的声音在大理寺公堂响起。

    越王听得热泪盈眶……赵郎,我果然没看错你!你真的是大忠臣、大好人!

    吴王和荆王也定了定神,越王能逃过一劫,他们也能够吧?

    七郎作为“人证”,慷慨陈词后,昂首挺胸离开大理寺。

    暮春的暖阳照在他身上,整个人暖洋洋的。

    他步履沉稳,脸色从容淡定,内心亦坦荡安然。

    开弓没有回头箭,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站在了长孙无极的对面,就做好流放岭南的准备。

    死应当不至于。

    以他的名气,就算皇帝舍得他死,长安百姓们的唾沫也要淹死长孙无极。

    七郎回到家中,只见家人都候着,赵四郎告假不上衙,赵六郎也关了染坊,全都紧张地看着他。

    “从大理寺出来了?阿弥陀佛,回来就好!”周氏松了口气,招呼人烧柚子水,给七郎除晦气。

    七郎:“……我是作证,不是犯人。”

    怎么跟迎接他出狱似的?

    要按娘的说法,大理寺卿岂非“无期徒刑”,每天回家都得去晦气?

    周氏拉着七郎:“娘不懂政事,但我儿天天跑进跑出的,都瘦了!早知道回来长安会这样,还不如就在辽东或江南!”

    父母爱子之心,见不到的时候日思夜想,可如果见到了更危险,还不如放外任呢!

    七郎笑道:“娘今日做一根柴烂烧猪头肉,让我补回来就是。”

    他虽做好带着全家流放岭南的准备,但还没到那一天,就不必唉声叹气让家人难受。

    说不定最后是长孙太尉流放岭南呢?

章节目录

一品寒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山的那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853章 赵郎作证-上品寒士TXT下载,一品寒士,十月阅读并收藏一品寒士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